興文里農貿市場水果攤上銷售楊梅。
六月已至,楊梅已經進入采摘期。對于喜吃楊梅的溫州人來說,今年市場上的楊梅到底安全不安全?是市民尤為關心的問題。昨天,微博上有網友爆料“寧波楊梅煮湯驚現浮蠟”,此消息雖未經證實,但是立刻激起了網民關于楊梅食用安全話題的熱議。
就此問題,記者于昨天來到我市的楊梅產地,并走訪了相關部門。
100%的合格率并不是“定心丸”
和往年一樣,今年大棚楊梅已于日前上市,價格雖貴,但令市民提前飽了口福。而露天楊梅,還需一個星期左右才能大規模上市。
今年我市楊梅專項治理檢查從4月10日開始,將持續到7月5日。“上個月就召集協會里的果農開了會,采摘前一個月不能噴農藥,是每年動員會議的重點”,茶山楊梅協會會長陳迪林說。市農業局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則對各農藥店的違禁農藥進行了一番排查。各村、街道也在各進山路口“設崗放哨”,嚴防違禁農藥進入果園。可以說,在源頭和渠道上,我市努力對違禁農藥進行阻斷。“我市去年楊梅抽查合格率為100%”,市農業局特產站站長王一光介紹說。
100%的合格率,是個抽查數據,可見我市對此的重視。但是,這100%的合格率,卻仍然不能讓市民安心。據悉,我市具有楊梅農藥殘留檢測能力的市級檢測中心現有三家,具有檢測能力的機構只覆蓋到縣一級。而在我市的“鄰居”仙居縣,除了縣級檢測中心外,還在20個鄉鎮(街道)和四大楊梅批發市場,建立了28個檢測站;并在231個村,聘請了236名楊梅質量監督員。無怪乎,仙居楊梅以“安全”為傲,白紙黑字的檢測報告,是給市民吃了“定心丸”。
而在我市,楊梅的安全更多的是靠果農的自覺自律。“賣出去的楊梅,若有農藥殘留,別人不知道這是哪家的,就會說茶山楊梅不安全。保證區域內楊梅的安全,是對茶山楊梅這個品牌的負責。”陳迪林說,畢竟楊梅打不打藥,就連經驗豐富的果農也不能完全準確辨認,更何況是一般市民。
“羅幔技術”,還需接受市場檢驗
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農藥使用量,除了加大檢測的力度外,引進新技術也是市農業局每年重點推廣的內容。今年,市農業局從臺州黃巖引進“羅幔技術”,在全市范圍推行試點。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