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國《世界日報》3月25日消息,泰國農業及合作社部農業經濟辦公室秘書長阿披察表示,2013年首季泰國農業部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比收窄0.4%,源自由2012年底開始延至2013年初的旱災影響,尤其是北部和東北的旱作物和大米種植區損失嚴重。
在此期間,植物類農業經濟縮水1.9%,其中產量減少的農作物包括稻米、飼料玉米、木薯、工廠用菠蘿、黃豆和水果。2013年全國大型水庫水量均低于2012年水平,因此灌溉廳建議農民改種用水量少的其它作物類。產量增加的農作物包括工廠用甘蔗、橡膠和棕櫚油。
在此期間大米價格有所上漲,源自稻米產量減少所導致。價格下跌的農產品包括飼料玉米、木薯、工廠用甘蔗、橡膠和棕櫚油,源自上述農產品中多數產出量較大,且國際市場需求量下降。同時,飼料玉米、棕櫚油、糖類產品和菠蘿汁的出口量和價值均因國際市場需求量下降而下滑,但大米出口量和價值均有所上漲。
2013年第一季度期間肉類農業經濟成長2%,其中雞肉、豬肉、雞蛋和牛奶的產量增加,尤其是農場管理改善和天氣適宜等因素使得肉雞成長情況較好,雞肉和雞蛋產量也隨之增長。同時,豬肉產量增加不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增長,還能做到持續向鄰國出口,但2013年首季期間的豬肉價格要高于2012年同期。
魚類農業經濟成長3.8%,得益于南部蝦類養殖未再現早期死亡綜合癥(ems),養殖情況恢復到正常狀態。2013年1-2月期間每公斤70只的蝦售價高于2012年同期12.1%,源自市場需求增長。泰國魚類產品出口的產量和價值都在增長,但新鮮冷凍蝦的出口量和價值下滑,源自主要進口國美國、歐盟國家和日本遭受經濟問題,而且受到ems疫情影響。
2013年首季的農業服務經濟下滑2.4%,源自旱災影響多類主要農作物產量下滑導致種植和倉儲服務需求下降。此期間林業經濟增長3.3%,源自主要林業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增加。
阿披察預計,2013年農業經濟的年增長率將達到3.5-4.5%,推動因素包括主要農作物產量趨增,下半年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加快,泰國農產品的出口量和價值也將隨之增長。2013年第2季農業生產面臨5月旱災災情恐達到最嚴重程度的風險,辦公室將對此保持密切關注和持續追蹤,以便隨時調整農業生產計劃和緩解災情。
來源:作者: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