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來,喀麥隆水稻種植主要利用洼地和灌溉地。喀麥隆雅古阿水稻種植現代化與發展公司(semry)和農河省上河谷地區水稻發展公司(unvda)就是采用這種傳統方式,分別在極北大區和西北大區種植水稻。
2011年,喀麥隆政府開始實施高原地區水稻發展項目(proderip)。該項目是一種新的水稻種植模式,是在海拔相對較高的地區,利用雨水來種植水稻和玉米,旨在提升全國稻米產量,填補大米供求缺口。
該項目主要試點包括中部大區的evodoula、obala、makénéné、akono、akonolinga,東部大區的batouri、dimako和南部大區的ngoulémakong、sangmélima。這些地區大米需求量和消費量較大,同時由于靠近港口,大米進口量也相對較高。現已試種nerica3號稻種和nerica8號稻種,平均單產1.2噸/公頃,雨水豐沛地區可達4噸/公頃,大米破碎率降低了近20%,白米不純凈率降低了50%。
項目實施兩年來,共培訓2000名種植者,生產大米近48噸,試點地區的9000戶家庭有三分之一開始種植水稻。
2013年3月6日,項目協調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審議上屆會議有關決議的落實情況,并對2012年項目進展情況進行總結。委員會主席暨喀農業部秘書長透露,喀方已和日本組建聯合工作組對項目進行中期評估。
另據統計,2012年喀共產大米17.5萬噸,尚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仍需大量進口,近年來大米進口額年均為1500億非郎。
來源:作者: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