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鎮漁港是臺灣高雄港港區內的多個漁港之一。該港屬于臺灣遠洋漁業基地,作業范圍覆蓋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等洋區,是臺灣捕獲量最多也是船舶噸位最大的漁港,堪稱臺灣遠洋漁業的一扇窗口。
近日筆者來到這里時,正值一艘1000噸級的運搬船“合群號”在碼頭卸貨。船上不斷用吊網卸下一堆堆冷凍得硬梆梆、如同行李箱大小的魚貨,船下則是一群搬運工人不停地分揀,然后用傳送帶直接送上來接貨的貨主們的卡車,一片繁忙而有序的熱鬧景象。
高雄區漁會的魚市場專員林祺豪介紹,遠洋漁船一般出海的時間都會在2年至3年,而捕撈到的魚貨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往往都會委托“合群號”這樣的運搬船先行冷凍后運回臺灣。
年均總產量超過80萬噸的臺灣遠洋漁業,目前總作業船數近2000艘,每年為臺灣創造的總產值逾400億元(新臺幣,下同),長期位居世界前列。
據了解,臺灣遠洋船隊噸位馬力大、設備先進、續航能力強、基地分布廣,尤其是大型魷魚釣和大型圍網技術比較先進。
近年來,雖然面對漁產品貿易自由化、油價高漲、船員老化、經營成本提高等問題的沖擊,但臺灣遠洋漁業界積極開拓資源,整合社會各方力量,依然保持著較好的發展態勢。
高雄區漁會總干事吳敏貞說,作為臺灣遠洋漁業的代表,高雄區漁會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當地生產性魚市場(一手市場)的交易服務費等。由于魚貨量可觀且多為高價值經濟魚種,加上經營管理得宜,漁會目前每年管理的交易量約20余萬噸,交易金額約40億元,漁會自身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目前,高雄區漁會員工的薪資計點“含金量”(每1點對應的新臺幣數量)已經由300多元增加到400多元。更令不少工薪階層羨慕的是,今年高雄漁會的年終獎金有望發到5個半月(即相當于5個半月平均薪資的年終獎金)。
高雄地區以“漁”為業的“討海族”,也都還擁有不錯的收入。如前鎮漁港碼頭上的裝卸工,每天的人均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