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蜜源植物資源豐富,地域優勢得天獨厚,是傳統的養蜂大省和蜂產品消費大省,但卻不是養蜂強省,產業規模仍與浙江、福建等養蜂發達省份存在較大差距,需要多方面做好突破工作。”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局長馮繼康日前透露,《山東省蜂業發展規劃(2013-2020)》近期即將出臺,有望推動山東蜂業發展步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山東蜂業發展“大而不強”的原因何在?存在哪些發展瓶頸?如何有效突破?帶著這些問題,經濟導報記者日前進行了調查采訪。
養蜂場過度依賴“老客戶”
濟南市民大都知道南部山區養蜂的多,但真要找個比較集中的村還真不容易。導報記者多方打聽,23日一早,駕車直奔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鎮的玉龍村,據說這里有個小有名氣的養蜂合作社。
玉龍村周圍草木繁盛,但卻十分僻靜,只有偶而竄出的蜜蜂在“嗡嗡”地打量著不速之客。在一座門前路口擺放著“玉龍養蜂場”牌子的簡陋二層小樓前,導報記者見到了正在忙碌的該養蜂場場長潘強,他也是該村養蜂合作社的社長。
“不用大老遠跑來,打個電話我會把蜂蜜送到市里燕山立交橋附近,許多老客戶都是這么辦的。”剛見面,潘強就把導報記者當成了來買蜜的客戶。了解到導報記者的來意,他不由得輕嘆了一口氣,“我的蜜大多是這么賣出去的,沒辦法啊,產量和銷量都提不上去,再說了,現在市場上假冒偽劣的蜂蜜太多了,老百姓都被坑怕了,只有熟人介紹的才敢買,還得眼見為實。”
潘強告訴導報記者,他的養蜂場5-7月份的生產季節最多可以養殖200多箱蜜蜂,每箱大約可以采80斤左右的蜂蜜。由于嚴把品質關,每斤蜂蜜可以賣25-30元,比市面上的一些只賣10元左右的假劣產品貴不少,因此銷售起來比較慢,目前還有7000多斤沒銷完。
根據潘強介紹,整個合作社共有20多家養蜂戶,養殖了1000多箱蜜蜂。通常情況下,去掉各項成本,每箱蜂蜜的純收入在300元左右。
“雖然養蜂比種地收入高點,但這些年養蜂戶卻感覺越來越不好干了。”潘強說,除了上面所述的受假劣蜂蜜的沖擊之外,蜜源植物和蜂群的減少也是養蜂戶的一大心病。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