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18日報道:(記者余榮華)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是擁有中華老字號、中國腐乳第一品牌“王致和”的國有企業,其不斷自身始終保持著行業領先的勢頭,還創新了國有企業帶動民營企業發展的新模式。
王致和公司擁有三家腐乳生產加工基地,分別是北京寶金龍食品廠、北京慶和食品有限公司、吉林萬家寶食品廠(吉林省吉林市),這三家腐乳生產基地完全采用核心技術不轉移型oem模式生產加工“王致和”品牌腐乳產品。
鄉鎮企業寶金龍食品廠和慶和公司20多年前剛與王致和公司合作時,基本處于作坊式生產。2001年,兩家企業掛牌正式成為“王致和”牌腐乳生產基地,開始按照王致和公司的要求擴建、改造生產車間,車間環境基本符合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要求,日投料量逐步達到上萬公斤,后期清理逐步實現自動化生產。產品也由原始提供白坯的狀態,發展到由王致和提供包裝物、標簽,生產基地加工成品。
與王致和公司合作的企業,還堅持在周邊縣域鄉鎮進行農產品收購,以保護價收購當地農戶黃豆,增加農戶收入。2011年“王致和”牌腐乳生產共收購黃豆20000多噸,帶動11000余戶農戶增收,解決了三個基地周邊1300余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
作為一家國企,王致和公司在知識產權領域也堪稱表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被法律界稱之為“中國知識產權第一案”的王致和“一元錢官司”,對于增強國人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后來,老字號企業跨出國門,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同樣面對著商標被搶注的局面。例如,德國一家公司搶注了“王致和”、“老干媽”、“洽洽”、“白家”等一批中國食品商標,其中多數商標為民營企業所有。在一些民營企業觀望之時,王致和公司率先在德國發起對惡意搶注侵權案的訴訟,歷經兩年多時間最終獲得勝利。
專家認為,這為中華老字號在海外維權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典范。此后,一批民營企業也發起同類訴訟,有的公司還聘請了給王致和公司打官司的中、德兩國律師“原班人馬”。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