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24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普陀區全市率先建立“菜價通”,利用食品流通安全追溯系統的功能,與小區電子顯示屏幕連接,顯示周邊菜場菜價,這項被位列2012年區政府實事項目的舉措讓居民叫好。記者上午從普陀區新聞通氣會上獲悉,至今年年底,普陀區所有居民都能夠不出小區就了解周邊菜場價格,讓居民自由選擇低菜價市場消費。
所謂“菜價通”,是運用信息技術實現菜價監測的電子化,建立信息化菜價監測平臺,自動從電子追溯秤中獲取菜場各攤位菜品每筆交易價格,通過系統計算得出區域內各個菜場主要菜品的平均價格,并與各社區居委會的電子大屏幕進行聯動,在各社區居委會公布周邊菜場主要菜品的交易價格,做到流通節點信息互聯互通,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鏈條。“菜價通”開發推廣后,不僅讓居民自有選擇低菜價市場消費,促進了市場有序競爭,起到平抑菜價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增強政府部門對菜價的監控和應急處理能力。
去年該項目在甘泉街道的合陽等4家標準化菜場和延長等6個居民小區進行試點,積累了不少經驗,不少未試點的社區居民也盼望這項“實惠”能夠落地自家小區。年初至目前,普陀區已經在甘泉、宜川、長壽的9家標準化菜市場以及42個小區安裝“菜價通”。記者獲悉,從本月開始,該項目在真如鎮、長征鎮、長風街道陸續推進,在這三個地區17家標準化菜市場和40多個居民小區內安裝。第三季度,普陀區將在曹楊、石泉、桃浦地區推進,年底覆蓋到普陀所有居民小區。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