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過去。聽著“不欺客,要實誠”的樸素道理,心生溫暖,回味良久。老字號、老行當、老手藝沉淀下來的不僅是對昔日的記憶,還有值得傳承下去的職業信念,比如熱愛,比如堅守,比如真誠,還有信心和希望……
“謙祥益”情結抹不去
眼看就要過年了,73歲的高煥花一步步踱進她的布店,“不來怎么行啊,不來想得慌?!备邿ɑㄅc熟人打著招呼。她戴上套袖,打開門楣上寫有“進口布料”字樣的店鋪門,拿起長長的挑竿打開燈,把堆在墻角的一卷卷綢布小心翼翼地挪到門口,接著走進對面門頭寫有“精紡毛布”的鋪子,用笤帚仔細地撣撣布上的灰,然后,她戴上老花鏡,翻起報紙。
“奶奶,生意好嗎?”
“哪里好,這些貨愁得我都要掉眼淚了。一個人也沒有,處理都處理不了。”她指著過道上寫著“大削價,純毛格子原價80元/米,現價28元/米”字樣的幾卷布說,“嫚,我和你說。賣布這個行當不行了?!闭f起店里的生意,老人不停地搖著頭,“過去的人認識布料,現在的年輕人只看花色,不識布料的好壞。”邊說她邊捶捶自己的腿,“我的腿疼得要命,心里更是愁得慌?!?/p>
高煥花的三間布店位于小鮑島民俗村二樓,一間放毛料布,對面的鋪子賣絲綢,還有一間鋪子賣純棉布。三間鋪子規模不小,整整齊齊、各種顏色和花樣的布料一眼望去更是頗為壯觀,只是有些冷清。記者待了一上午,就見到三四個人來割布。
高煥花告訴記者,她原來在北京路的謙祥益商廈賣布,2009年6月搬出來,雖然現在的店面地角不好,但因為房租低,她還是搬到了這邊,她自己給店另起了個名字,叫萬祥益?!叭陙砟昴晏潛p?!钡f起過去的經歷,她又頗為自豪,“年輕時進貨,哪里我都跑遍了,香港、珠海、流沙、杭州,上海毛紡廠、杭州絲綢廠、揚州毛紡廠,這些布就是從這些地方進的貨。2000年以前,尤其是1993年、1994年的時候生意最紅火,一天最少賣五六十米的布,一天賣個三四千塊錢很平常。顧客不光是青島人,外地人、外國人也很多,過去‘上青天的名號很有名,外地人到青島來是一定要帶些紡織品回去的,他們就去謙祥益買?!?/p> 來源:青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