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日前發表記者霍華德·施奈德發自圣保羅的一篇文章預計,巴西明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國,而這一地位可能成為永久性的。巴西的農作物產量已經對世界供應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盡管美巴開展了密切合作,但仍存在不斷提升的競爭感。
不斷提升的競爭感
按世界標準計算,美國從巴西進口的玉米并不多。但這一數字在迅速增加,并且標志著在全球經濟轉變中,世界農業超級大國與其迅速發展的競爭者之間日益復雜且時而引發爭議關系的一個因素。
2010年,巴西向美國出口的玉米從零起步,到今年超過了1000萬美元,并且隨著巴西農民擴大種植,這種出口注定還會增長。更多的玉米用于了非食物用途,例如生產乙醇。預計巴西明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豆生產國。由于巴西擁有大量可種植耕地,這一地位可能成為永久性的。
美國投入了大量資金和技術,建立了大規模農工商綜合體。就在美國企業將生產環節搬到中國以貼近潛在消費者之際,在巴西田間勞作的約翰迪爾農用設備和巴西超市中的家樂氏玉米片都來自當地的工廠。
盡管兩國政府開展了密切合作,但仍存在不斷提升的競爭感。巴西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了關于美國棉花貿易的申訴,稱美國政府對國內種植者的補貼壓低了世界棉花價格,傷害了巴西棉農的利益。
根據2009年世貿組織的裁決,巴西現在每月收到美國納稅人支付的約1700萬美元,這筆錢用于推動巴西棉花種植業,研究最佳種植方法、病蟲害防治和其他事務。奧巴馬政府同意支付這筆資金是為了替代取消政府對美國棉農的補貼,或者巴西向美國商品征收進口稅以補償農民的損失。
關于蔗糖、家禽和其他巴西大量出產商品的爭端與其他問題一起,在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中陷入了僵局。
圣保羅棉花種植者協會會長羅納爾多·斯皮爾蘭代利·德奧利韋拉說,由于巴西將大量保留的空地用于生產,并且擁有尚未開發的潛力來提高每英畝的產量,因此“今后我們將超過美國”。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