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出不窮的中餐館中毒事件、狗肉謠言,最后被證明子虛烏有,純屬誹謗。這并不意味著中餐館可以自此脫責。事件的出現本身就折射出中餐業的無序競爭及存在的弱點。如不正視,受損害的是中華餐飲的名譽及經濟利益。
據意大利歐聯通訊社11月27日報道,意大利女歌手中餐館中毒身亡案于近日告破,中餐館洗清冤屈,但負面社會影響依然持續,許多當地人不敢前往中餐館就餐。
中餐館信任危機
一個月前,一位60多歲的意大利著名女歌手在一家中餐館就餐。在就餐過程中,女歌手突然感到腹部不適便返回家中,幾天后不幸病逝。
歌手親屬認定死因是在中餐館食用了不潔的意大利海鮮貽貝,疑為食物中毒造成了老人意外死亡。
當地媒體在事實未清之時,對此事件“火上澆油”,妄加評論并大肆渲染,有的媒體稱中餐食品衛生靠不住,中餐館涉嫌謀殺意大利人。一時間意大利中餐業陰云密布,餐飲生意一落千丈。
類似的“中餐館信任危機”不僅出現在意大利。去年,英國約克郡生意最興隆的中國玫瑰粵菜館就被誣陷出售狗肉。英國本地媒體跟風炒作,多則關于“中餐館使用貓肉狗肉”的謠言四散,令一些在英中餐館生意受損。
2011年4月,西班牙多家電視媒體也炮轟中餐館,稱馬拉加中餐館屠狗做餐。
2009年,法國電視二臺的節目以“亞洲餐”為題做了一項調查,僅僅通過對個別華人地下食品加工廠的暗訪,就得出華人外賣店80%食品不符合衛生標準的結論,把臟亂差與華人餐館相聯系,對中餐業整體形象惡意抹黑。
幾年前,一家英國著名媒體《衛報》曾指出,認為中餐是垃圾餐的論調在西方盛行。而如今,這種論調并沒有改變。
“丑聞”因何而起
一直以來,海外中餐館的形象問題,包括廚房衛生不達標、部分食品存在隱患、作坊式管理良莠不齊等成為海外媒體關注的焦點。中國璀璨的餐飲文化博大精深,怎么會被阿貓阿狗、不潔貝類之類敗壞而黯然失色呢?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華僑華人問題研究專家莊國土教授認為,海外中餐館被當地社會指責和詬病并產生信任危機,并非這幾年,從李鴻章時代就開始了。除中國人外,國外的中餐館基本上是作為廉價餐飲被外族人消費。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