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現,福島沿海魚類體內仍可檢測到較高水平的銫,這說明去年核泄漏災難中的放射性粒子已經累積在海底,也許會在未來幾十年內污染海洋生命。
《科學》(science)雜志周四發表的這項發現,凸顯了日本在既要尋求保護其食品供應,又要重建當地漁業方面,還面臨著艱巨的挑戰。
在核事故發生18個多月后,日本仍然禁止銷售在福島沿海捕撈的36種魚類,導致大量漁船停工,使該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停產。
然而,當地一些漁民正試圖返工。7月份以來,福島的一些漁民已經開始對章魚等一些已經通過政府輻射檢測的魚類進行小規模商業捕撈。福島附近及周邊海域的輻射量讀數已經降到接近正常水平。
但是,在福島海域捕撈的、經過政府檢測的魚類中有40%仍然含過多的銫,不符合日本政府去年發布的食用安全條例要求,該報告的轉載肯·布塞勒(keno.buesseler)說,他是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holeoceanographicinstitution)的一位主要海洋化學專家,該研究所分析了2011年3月以后12個月的輻射量檢測結果。
布塞勒在《科學》雜志的報告中解釋說,因為銫在海魚體組織內停留的時間通常不是很長,而且高輻射量大多是在海底覓食的魚體內檢測到的,所以,魚類很可能正在新近受到海床上銫的污染。
“許多種魚如今被銫134和銫137污染的程度與一年多以前的污染水平差不多,這個事實意味著銫仍然在進入食物鏈,”布塞勒說。這種銫的半衰期是30年,也就是說其放射性的強度每30年降低一半。鑒于此,他說,“沉淀層的污染將持續幾十年。”
從事魚類輻射量檢測的日本水產廳(fisheryagency)稱,布塞勒的分析有道理。
水產廳資源和研究科副主任田原弘一(koichitahara)說,“事故發生初期,放射性塵埃進入海洋后,我們在海水表層魚類中檢測到高度放射性。推測這些放射性物質現在正沉積到海底,是有道理的。”
但是,田原弘一說,這并沒有像布塞勒的研究結果可能讓人想象的那樣嚴重,因為銫最終會沉積到海床中。
田原弘一還強調,政府將繼續嚴格檢測,在輻射量讀數降到正常水平以前將繼續禁漁。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