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王立彬)中糧集團20日宣布,總投資逾20億元的安徽巢湖,湖北黃岡、荊州,重慶江津四地菜子油加工項目建成投產,此舉將直接帶動200多萬戶農民增收,并緩解我國食用油依存度連攀新高的嚴峻局面。
據悉,中糧四地產業(yè)園(工廠)總投資逾20億元。其中巢湖、黃岡、荊州三地產業(yè)園一期均為30萬噸油料蛋白和24萬噸飼料加工項目,油料蛋白加工項目今已投產,飼料加工項目預計將于2012年6月建成投產。重慶工廠一期為18萬噸/年油脂精煉項目、37.5萬噸/年食用油灌裝項目,是我國西南地區(qū)灌裝能力最強的工廠。四地產業(yè)園(工廠)菜子油加工項目全部投產后,中糧菜子油產能達300萬噸/年,將成為國內最大的菜子油加工企業(yè),直接帶動200多萬戶農民增收。
中糧沿江四廠均采用了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和生產工藝,1萬噸菜子能夠多出50噸-100噸菜油。如果全國1100多萬噸菜子全部采用現代化生產工藝,可多產出十萬噸菜油,相當于增加200多萬畝菜子種植,多創(chuàng)造近十億元價值。大型產業(yè)園的建成投產為當地油菜子種植業(yè)帶來積極影響,可直接為農民增收近1億元。按畝產140公斤、每戶平均3畝地計算,可直接帶動200多萬戶農民增收。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隨著四廠的建成投產乃至中糧戰(zhàn)略布局的不斷完善,中糧服務國家宏觀調控、服務‘三農’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將更加牢固。在推動整個產業(yè)整合升級的同時,為國內市場提供符合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品牌菜子油,保障國民的飲食健康。”
我國油菜子種植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產量長期居世界一、二位。2002年以前,菜子油一直是我國第一大油脂消費品種。近年來,由于種植和收割的機械化程度較低,菜子種植比較效益較低,菜子種植面積和產量徘徊不前,菜子加工企業(yè)產能利用率較低。2011年,菜子油在國內油脂供應的占比下滑到23%,居大豆油、棕櫚油之后。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