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德基的“豆漿門”之后,永和豆漿和真功夫兩家知名快餐企業被曝出使用豆漿粉調制豆漿。
永和豆漿餐飲總部相關負責人已對媒體坦稱,永和豆漿門店都采用自產的豆漿粉加水沖制而成。但是有些店員還是堅稱是“現磨的”。這種不一的說法也讓消費者起疑。另一家掉入豆漿門的中式快餐真功夫昨晚給記者發來聲明,明確表示店內所售豆漿是由豆漿粉調制的。但是同樣的,店員也堅稱是“現磨的”,有些讓人無語。
杭州市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所負責人表示,豆漿粉與新鮮豆漿均出自黃豆可安全食用,但超量豆漿消泡劑具有危害。專家表示,用豆漿粉沖水而成的豆漿,冒充是新鮮豆漿,只是個信譽或誠信問題,對健康無影響。因為豆漿粉是由黃豆經加工而成,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如奶粉與新鮮牛奶相類似,豆漿粉與新鮮豆漿均可安全食用,但營養價值略有不同。
豆漿也需安全標準
這些品牌店用的豆漿粉是安全的,那么普通攤點上的豆漿是否是安全的,似乎就無從可知了。
記者在超市購買的某品牌豆漿外包裝袋上看到,該品牌的豆漿執行的產品標準號為q/esedb005。經多方查詢,記者終于在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網站上查到了該標準,該標準是北京市企業的產品標準。再經艱難查找,記者又找到了一個名為《植物蛋白飲料豆奶(豆漿)和豆奶飲料 qb/t 2132—2008》的輕工行業標準。該標準僅規定了豆奶(豆漿)和豆奶飲料的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簽、包裝、運輸、貯存,對原料來源、生產工藝等都沒有提及。
董金獅說,僅僅這樣一個輕工業的推薦標準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一些小加工廠和小作坊的現磨豆漿,無論是其營養成分還是安全性都讓人擔憂。為豆漿制定一個食品標準是當務之急。食品標準必須包括原料及添加劑使用、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環境管理、生產人員健康狀況和產品檢驗5個方面的內容。
我國目前的豆漿制作和銷售市場并不規范,相較于豆粉沖泡問題,鮮豆漿的小加工廠和小作坊問題更加突出。沒有一個標準,那又從何談起豆漿食品安全的監控能。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