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金槍魚有副溶血性弧菌性食物中毒的危險。
副溶血性弧菌檢測結果呈陽性,易引起腹痛嘔吐脫水意識不清等癥
記者昨天從廣東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廣州白云機場檢驗檢疫部門從一批進口鮮黃鰭金槍魚中檢出副溶血性弧菌陽性,這是廣東檢驗檢疫部門首次在可以生食的進口水產品中檢出致病菌。
副溶血性弧菌(bibrio parahemolyticus)食物中毒也稱嗜鹽菌食物中毒,是進食含有該菌的食物所致,主要翻版海產品。臨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癥狀。
主要病理變化為空腸及回腸有輕度糜爛,胃粘膜炎、內臟(肝、脾、肺)淤血等。
臨床表現
潛伏期自1小時至4天不等,多數為10小時左右。
起病急驟,常有腹痛、腹瀉、嘔吐、失水、畏寒及發熱。腹痛多呈陳發性絞痛,常位于上腹部、臍周或回盲部。腹瀉每日3~20余次不等,大便性狀多樣,多數為黃水樣或黃糊便。約2%~16%呈典型的血水或洗肉水樣便,部分病人的糞便可為膿血樣或粘液血樣,但很少有里急后重。由于吐瀉,患者常有失水現象,重度失水者可伴聲啞和肌痙攣,個別病人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或發紺以至意識不清。發熱一般不如菌痢嚴重,但失水則較菌痢多見。近年來國內報道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臨床表現不一,可呈典型、胃腸炎型、菌痢型、中毒性休克型或少見的慢性腸炎型。
本病病程自1~6日不等,可自限,一般恢復較快。
熱點專題推薦:食品安全沒保障 明天我們還能吃什么?
治療和預防
㈠支持及對癥治療 脫不者需輸入生理鹽水及葡萄鹽水,或口服補液鹽,以糾正失水。血壓下降者,除被補充知容量,糾正酸中毒等外,可酌用血管活性藥。
㈡抗菌藥物 輕者患者可不用抗菌藥物,較重者可給復方新諾明或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和諾氟沙星等喹諾酮類抗菌藥物。
據介紹,該批金槍魚由廣州某貿易有限公司申報,從東南亞某國進口,重90公斤,貨值720美元。貨物到達機場后,檢驗檢疫部門立即對其取樣送實驗室檢驗,貨物則運抵冷庫,等待實驗結果。后經實驗室檢驗,發現該批貨物的副溶血性弧菌檢測結果呈陽性。檢驗檢疫部門隨即對貨物進行封存,根據《進出境水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該部門將該批貨物運至廣州市衛生處理廠作銷毀處理,有效地防止了被污染的金槍魚流入市場。
據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又稱嗜鹽菌,因其嗜鹽而得名。嗜鹽菌在海洋生物中分布較廣,因此,引起嗜鹽菌食物中毒的污染源常為海產品,最常見的有蝦、螃蟹或各種海魚等。副溶血性弧菌引發食物中毒的潛伏期一般為2~42個小時不等,大多數發病時間在10個小時左右,其主要癥狀為腹痛、嘔吐、腹瀉,發熱較輕,重者可有脫水、意識不清、血壓下降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電解質紊亂,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據專家介紹,副溶血性弧菌在外界環境中很容易死亡,但在冰冷條件下可以存活,尤其是廣東人喜愛生吃金槍魚、三文魚等冰鮮,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性食物中毒的危險。因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市民應購買經檢驗檢疫合格的冰鮮海產品,防止病從口入。
來源:39健康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