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季節安排
雙孢菇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27℃,而菇體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12-16℃,即要求前溫后涼。根據本地的氣溫特點,適播期應在8月15日左右。即7月16日至8月3日建堆發酵,8月4日至8月14日進行后發酵,9月3日左右菌絲生長吃滿料后進行覆土,9月下旬平均氣溫22℃以下時,草苫晝蓋夜揭降棚溫,以采收第一潮菇。進入11月后,草苫晝揭夜蓋保棚溫,至11月中旬上凍前采收3-4潮秋菇。冬菇生產要求菇棚達到越冬溫室標準,即冬季溫度穩定在10-16℃,通過調控溫度和濕度使冬菇在元旦和春節前后上市。如棚(室)條件差,不能生產冬菇,就要抓好春菇生產,要求前期草苫晝揭夜蓋增溫,中午噴水通風;后期草苫晝蓋夜揭,早晚噴水通風,保證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采三潮春菇(春菇生產管理要勤而精)。
二次發酵流程
配料與一次發酵法相同,占地333平方米的菇棚,單層栽培時用4200千克麥秸,2100千克干雞糞,還有麥麩、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生石灰、石灰石粉、酵素菌等。如為三層立體栽培則用料需擴大2.26倍。具體做法是:第一次發酵,在菇棚外建堆發酵16天左右,翻堆三次。第三次翻堆后三天,堆內溫度在55℃以上時,快速移入預先消過毒的菇棚內的床架上,呈長條形均勻堆于槽內立即密閉菇棚,加蓋草苫。菇棚外架設汽油桶,裝水后架火快速加熱,用管道把蒸氣通入菇棚,進行二次發酵。棚內四角和料堆內設置溫度計,當各處溫度都達到60-65℃時減小火勢,過3小時停止通入蒸氣,繼續保溫48小時。然后揭開草苫,打開各通風口,用消過毒的工具把菇床上的堆料翻勻拍實整平,成為25厘米左右厚、表面平整的培養料層,繼續通風降溫3-5天。當堆內淺層溫度降低到28℃時開始播種。
覆土管理與追肥
覆土用的土要先消毒,覆土時,要先覆粗土3厘米,通風噴水3天調濕后,關門吊菌絲5天,再用細土蓋粗土縫,通風噴水調濕土后,進行大通風,降溫促出菇。第一潮菇后,棚內溫度要盡可能保持在12-18℃的最適出菇溫度范圍內。出過兩潮菇后,要在菇蕾長到黃豆大時,結合噴出菇水追0.3%-0.5%尿素溶液,或2%生豆漿,或2%沼氣液肥,或鮮人畜尿,或用切下的菇腳和次品菇煮沸10分鐘,過濾加水至50千克,用此冷卻后的肥水進行噴施。此外,還應注意及時采收,正確操作,以提高鮮菇質量。(若香)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