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菇是國內前兩年新開發的一種夏季上市的珍稀食用菌,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已被市場認可,南京、上海、廣東等地市場鮮品批發價上升至每千克10~15元。因此,栽培豬肚菇足農民致富的一個好項目。豬肚菇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種,6~9月份出菇,其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一、菇房的制作與消毒菇房應選擇在日光照射少的地方。一般要求高2米,寬度適中,棚四周用革簾圍密實,頂部的遮陽度在70%.棚內地面要做畦,畦寬1.2米,畦長因菇房而定,周圍設置好適當的排水溝,溝深一般在30厘米左右。為了進水、出水和出菇方便,最好以兩畦為一組,每畦都用竹片拱起后蓋上塑料薄膜。蓋膜前在畦面卜撤些石灰粉消毒。用于出菇的菇房,在出菇前也應用正常的消毒方法認真進行消毒。
二、培養科與菌袋的制作雜木屑40%、棉子殼35%、麥麩20%、玉米粉3%、糖1%、輕質碳酸鈣1%.制作方法:先用清水將棉子殼調濕,然后將雜術屑、麥麩、玉米粉、輕質碳酸鈣與預濕的棉子殼混合拌勻。將糖溶入水,補充培養料的含水量,并將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調至7.5~8采用規格為17厘米×33厘米×o.005厘米的聚丙烯栽培袋,每袋裝料l000克左右。將裝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綿雙套環,置于常壓鍋內,將溫度升至l00℃,維持15小時,最后讓其自然冷卻。
三、接種與菌絲培養將冷卻的菌袋置于接種箱內,用氣霧消毒劑消毒后,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種,每袋栽培種可接40~50袋。接種后的菌袋直立于培養室架上避光培養。培養溫度25~28℃,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后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于菌絲長至袋高的l/3~4/5時進行2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長滿菌袋。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