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會場因為要做翻譯,沒有發言的機會,否則我真想給熱情萬丈推行asc的各方潑點涼水。”11月11日深夜,韓寒發了這樣一條稍顯激烈的微博。
當天下午,第九屆羅非魚產業論壇中外交流圓桌會議在海南海口召開。作為可持續漁業伙伴組織中國羅非魚養殖改良項目經理的韓寒,受邀出席并為會議做翻譯。這個會議重點討論即將在中國推行的asc(aquaculturestewardshipcouncil)認證。除了圓桌會議,在產業論壇的其他環節,主辦方也多次向與會者介紹asc認證標準,強調認證的必要性并公布了第一批申請認證的9家企業。
韓寒并不是唯一的擔心者。部分業內人士也提出羅非魚產業目前認證太多,增加企業負擔,且并不能真正改變產業主要的困境。
25種標準涉及水產品
羅非魚產業論壇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以下簡稱“中國流加協會”)主辦,已經連續舉辦了九屆,每年都會針對羅非魚產業養殖與貿易方面的問題展開探討。全面推行asc認證就是今年的重要議題。
據悉,asc(中文名為“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是由總部位于瑞士的世界自然基金會(英文縮寫為“wwf”)和荷蘭“可持續貿易行動計劃”共同發起的非盈利組織,其目標是為負責任的水產養殖制定相關國際標準,通過有效的市場機制,使水產養殖更具環境可持續性和社會可持續性。
“請問我們還需要接受多少類似的認證?因為新認證出來,舊認證就要慢慢淘汰,客戶會有新的要求。”圓桌會議上,海南翔泰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榮杰向與會的asc總裁chris問到。劉榮杰介紹,翔泰已經通過acc、brc兩個認證,今年初的時候,有客戶向他們提出要求做asc認證。不難看出,劉對當前名目繁多的認證頗有些擔心,這些認證既增加成本,又耗費時間。《農財寶典》記者了解到,不少與會業界人士都有類似擔心。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