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地的選擇與整理
桃樹耐旱、怕澇。須保證澇能排、旱能灌、平地栽植桃樹,水肥充足,生長良好,但通風排水不良,故以南北行向定植,并起壟栽培為宜,栽于壟上壟面定植點與壟溝高距50厘米桃樹喜疏松土壤,有利根的生長與營養吸收。因屬密植栽培,須挖深60-80厘米×60-80厘米若干長的通溝,肥土混合后填平,灌透水再栽。山坡丘陵地帶可采用等高點定植方法。
二、密度及樹形
適宜的密度及合理的樹形有利于實現集約管理,早期產量高,是現代果樹發展的趨勢,平地栽植采用"y"字形,株行距1-1.5×4米畝栽110-160棵。南北行向,兩主枝向東西延伸,兩主枝夾角80度左右,易成形采光好結果早且高產、優質,前期可間作,后期便于管理。山坡丘陵可采用三主枝開心形,株行距2×3米,畝栽111株。
三、栽植時期與方法
以秋季落葉后至春季發芽前均可,一般秋栽比春栽好,當年根系傷口能愈合,并能產生新根,次年可早發芽、早抽枝、因桃樹耐旱怕澇,應深坑淺栽根部應略高于地表面,上面培成小土堆。油桃宜鮮食、以發展極早熟、早熟品種為主,兼顧中晚熟品種。
四、肥水管理
當年定植后至7月底,勤施肥灌水以氮肥為主,(每10天灌一次水)促進苗木長,后期注意控水,抑制秋稍生長,以利成花,并輔以磷鉀肥。定植當年基肥以秋施為主。落葉后至果實成熟前一般不要灌水。
五、整形與修剪
桃樹傳統整形修剪,以強制整形,重短截為主。技術性強,修剪費時,且內膛易光禿,外圍易陡長、結果外移、產量低、限制了集約化發展。采用"y"字形整形,樹體簡化,修剪容易,易學易懂,次年可大量結果,三年豐產,收益快。
六、著重夏季修剪
株行距1-1.5米,南北行向定植,當年定植樹苗長至今60厘米左右(大棚栽植更矮)打頂,促發新枝,選東西兩條合適的鄰近枝作主枝,夾角為80度左右,主干再留2-4個輔養枝,拉平30厘米左右打頂促發分枝,作臨時結果枝。(三主枝開心形整形;"y"形相同,主枝夾角為120度,主枝與垂直線的夾角為45度。)
七、著重培養兩主枝
來源:甘肅科技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