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紅薯栽培存在著成本高、產量低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紅薯生產的發展。近幾年提倡的春薯無公害“三段四期”高產栽培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三段”是指春薯生育過程中的3個時段,即甘薯育苗階段、大田栽培階段、收獲貯藏階段;“四期”是對大田栽培階段的進一步細分,即發根返苗期、分枝結薯期、莖葉盛長塊根膨大期、莖葉漸衰薯塊加速膨大期。抓好“三段四期”,可使春薯畝產提高為3000-4000公斤,大大超出目前的平均水平,這項技術很值得在中原地區推廣。由于春薯育苗時段已過,下面就著重介紹一下田間管理階段的技術要點。
起壟施肥
4月上中旬起壟,起壟前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然后用大型拖拉機配帶旋耕機扶壟器,以及肥藥雙播機等多種農具,保障懸耕、扶壟、施藥、施肥一次完成。扶壟時,將45%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施于壟底,用量為每畝40-50公斤,翻耕于壟內作包心肥。壟寬80-90厘米、高28-30厘米,要求深溝高壟、壟距均勻、壟面平整。
適時栽插
當苗子長出7-8片葉時,就可以移栽大田了。中原地區覆膜春薯在4月上旬、不覆膜春薯在4月中旬栽苗較為適宜。每壟栽1行,采用水平斜插法,淺栽5厘米深,株距22-25厘米,每畝栽3000棵左右,栽后澆水。
發根返苗期的管理
春薯栽插后5-7天要及時查苗,發現缺苗斷壟的田塊,要及時補上健壯苗,栽后要澆透水,促進晚苗快發,保證全苗。發根返苗期是地老虎的多發期,可在田間撒敵百蟲毒餌誘殺或進行人工捕捉。另外,在發病較多的產區,這段時間還要注意預防根腐病及莖線蟲病,防治根腐病可用氯溴異氰尿酸1500倍液灌根;防治線蟲可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苗,降低薯苗帶病率,以減輕病害的發生。
分枝結薯期的管理
通常,春薯在栽插后12-15天即開始形成塊根,栽插后40-59天已能看到塊根的雛形,這段時間就是春薯的分枝結薯期。在分枝結薯期,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當春薯主蔓長40-50厘米時,沒有覆膜的地塊,雨后要進行中耕除草,如果天旱應該及時灌水,以利于春薯莖葉伸展和塊根早期膨大。在封壟前培壟一次,同時做到壟溝、腰溝、地頭溝“三溝”配套疏通。
莖葉盛長塊根膨大期的管理
來源:河南科技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