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溫度低,蔬菜大棚內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幼苗抵抗力較弱,在育苗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極易出現猝倒病、立枯病和地下害蟲。幼苗受害后,輕則秧苗不同程度受損,壯苗減少,不能滿足生產所需;重則造成幼苗大量死亡,延誤農時,給蔬菜生產帶來重大損失。所以,抓好蔬菜苗期病害及地下害蟲的防治是奪取蔬菜豐產豐收的基礎。
主要病蟲害
主要病害 幼苗生長的前期容易發生猝倒病,如遇到低溫陰雨或寒流天氣,冷風侵入苗床,有利于該病的發生流行。幼苗假植后易發生立枯病,苗床高濕有利于立枯病病菌滋生,幼苗徒長時易發病,特別是苗床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等,有利于該病的蔓延。近期我省有寒流來襲,氣溫較低,如再遇連續低溫霧霾天氣,易引起種子發芽時間延長、發芽勢弱等現象。因此,預計立枯病發生偏重。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情發展迅速,漚根等現象也容易出現。
地下害蟲危害 冬季苗床的地下害蟲較多,主要有地老虎、螻蛄、蠐螬等,多發生在出苗后至假植緩苗期,冬季苗床生存環境適宜,隱蔽性強,防治難度大,害蟲常造成傷根、死苗,以致大量缺苗,各地應加強蟲情調查,適時防治。
防治措施
苗期病害冬季蔬菜育苗,應加強保溫、增溫和溫、濕度管理,加強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控技術措施。選擇溫暖晴天揭膜煉苗、通風換氣,嚴格控制苗床溫、濕度。發現病苗要及時移除,對生長過旺的秧苗可通過控溫勤煉苗、搬移、假植等措施來達到控制旺長,增強其抗逆性的目的;對生長瘦弱的幼苗或受凍傷、根系生長不良的幼苗,可噴施蕓薹素等生長調節劑,促進植株盡快恢復生長;對濕度過高的棚室要用干細土吸濕法降低棚內濕度。
出苗后若有零星發病應及時噴藥防治。預防苗期病害的發生可選用廣譜性殺菌劑,利用晴天的中午在發病前定期噴藥保護。秧苗定植前一定要帶藥移栽,對移栽大棚內個別長勢較弱和已發病的秧苗,要抓住發病初期及時用藥,以免延誤防治時機。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多菌靈·防治時機。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多菌靈·福美雙可濕性粉劑等對床面進行噴霧,每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地下害蟲在防治策略上,應以農業措施為基礎,使害蟲生存環境惡化,輔以化學防治等措施。預防地下害蟲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選用安全、高效的防治藥劑,如選用0.4%氯蟲苯甲酰胺顆粒劑、0.2%聯苯菊酯顆粒劑等新型高效低毒藥劑代替毒死蜱等毒性較高、易殘留超標的農藥進行防治,定植時撒施藥劑注意不要直接與作物根系接觸,防止發生藥害。(慕桃)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