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紅棗熟,甜蜜風情在枝頭。近日,筆者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二十九團職工的有機紅棗園里看到,串串紅棗煞是惹人喜愛,棗樹上果實累累,不少棗枝被紅棗壓彎了枝頭,令人心曠神怡。
“你們再早來個半個月,家家戶戶都在打紅棗呢。”指著紅棗樹,二十九團黨委書記、政委李洋笑著說。
近年來,該師緊緊圍繞“穩棉、增糧、增果、增畜”的農業結構調整戰略目標,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大穩棉進棗力度,突出發展特色有機農業,優化農業內部結構,促進林果業提早發揮效益,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優勢,深入實施“棗業富民”戰略,大力發展紅棗產業,成為職工經濟增長和增收的支柱產業。堅持走國內外高端產品市場,全力打造“中國最優紅棗基地”品牌,先后制定了《農二師紅棗種植、加工、銷售管理辦法(試行)》等規定,成立了農二師紅棗管理協會從紅棗種植、收購、銷售等方面規范職工、企業和經營者的行為,有效保護了農二師紅棗的品質和品牌,促進了農業持續增效、職工快速增收,目前,農二師已累計發展紅棗40萬畝。今年,紅棗總產量有望突破3000萬公斤,總產值可達11.4億元人民幣。紅棗產業已經成為帶動該師農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怎樣才能讓生產單一的職工增加收入、走向更加富裕,增強他們的發展能力?師、團兩級黨委在全面調研和大量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走因地制宜、產業化這條路子。
“農二師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總日照數2990小時,年均氣溫11.4℃,晝夜溫差大,土壤、氣候等因素均適宜紅棗的生長發育。”農二師總農藝師祁建榮細數著農二師種植紅棗的種種優勢。
雖說農二師有著種植紅棗的優良條件,但“紅棗好吃樹難栽”,紅棗的生產周期長,幾年后才能見到效果。如何說服職工改變長期以來的種植習慣,在地里種上紅棗樹?事實最有說服力。師里組織相關單位林業干部、致富能手和職工代表到河北等地紅棗種植區參觀學習。“這幾年我們沒少把人往外領,就是想讓大家看一看,算一算,紅棗樹種好了真的可以發家致富!”王斌說。
在二十九團園四連,筆者碰到了正在紅棗地里忙碌的職工劉佳。“在種紅棗上,團里沒少給我們幫忙,一年四季給我們免費提供技術服務,還開展技術培訓,你看我現在不光是一個種植戶,還是一個技術員呢。”劉佳笑瞇瞇地說,今年我的50畝紅棗,收入30萬不成問題!到了紅棗盛果期,國內外的客商會上門收購,前幾天河南和甘肅的客商已經拉走了8000公斤,所以不愁銷路。靠種植紅棗“發了大財”,劉佳今年七月份在團小城鎮買了新樓房,買了冰箱、數字電視、微波爐等家電,他打算今后還要繼續擴大紅棗種植面積。“再過幾年,我家的收入就要翻上好幾番了。”劉佳看著對面的紅棗園,無限憧憬……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