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讀者近期向本報反映,他種植的8畝地西瓜有70%的瓜苗在幼苗期出現枯萎,并伴隨著吐“紅水”現象。針對此問題,記者采訪了楊凌祥和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高級農藝師張功祥。他表示,根據描述的癥狀應該是西瓜枯萎病。俗稱蔓割病、萎凋病、萎蔫病等,是一種毀滅性的土傳真菌病害,可造成西瓜產量下降30%,有些減產達到50%,甚至出現絕產。
病因:重茬
張功祥說,西瓜枯萎病在很多地方發生都很普遍,在局部地區還成重發態勢。歸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重茬導致,因為重茬種植會導致土壤中病菌增多,使病株率達70%左右。
病癥:幼苗受害引發莖蔓“吐紅水”
西瓜幼苗受害會導致爛種,病害一般發生在出土后。其癥狀表現:葉片嚴重失水,直至萎蔫;莖基部變褐色并開始收縮,并呈猝倒狀;拔出瓜苗,其根部表現為黃褐色并有腐爛癥狀,多數情況下全株發病;同時莖蔓基部向上褪綠,出現發軟、縱裂現象,并伴有淡紅色膠狀物流出,俗稱吐“紅水”。另外,在潮濕條件下,病株根基部分布滿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導致病根變暗褐色腐爛,根系極易被拔起,嚴重時會造成瓜秧枯死,但葉片不脫落。
對策:技術與藥劑使用相結合
張功祥表示,在種子消毒的基礎上,要合理輪作,并選用無菌土培育壯苗,同時要注意排除瓜田積水,隨時保持土壤疏松。另外,還要注意氮、磷、鉀肥的合理使用,通過向土壤中增施石灰來減弱土壤的酸性環境,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集中燒毀。
藥劑的使用是防治枯萎病的關鍵。“一般情況下,西瓜移栽后緩苗期用5%菌毒清藥液灌根,或用高錳酸鉀800~1000倍液在定植后一周灌根,每七天灌一次,連續灌三次,這樣可有效預防枯萎病。”張功祥說,藥劑防治多以移栽后發病前灌根,在發病初期應選用75%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75%百菌清、可殺得、抗枯靈等藥劑進行綜合防治,一般應灌2~3次效果較好。(雨菱)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