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后期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壞疽病、干腐病及軟腐病等,做好后期管理對馬鈴薯安全生產(chǎn)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收獲前一個月對馬鈴薯病害的有效控制,能增加鮮薯產(chǎn)量11.3-27.8%,特別是晚熟品種增產(chǎn)效果尤為明顯;二是控制好病害能減輕窖藏期間多種病害發(fā)生,減少爛窖,減少種薯和塊莖損失;三是降低種薯帶菌率及來年馬鈴薯多種病害的發(fā)生。具體操作措施分述如下:
1、中后期噴藥防病:分別在9月上旬和中下旬,即收獲前30天噴藥2次,重點(diǎn)噴施莖桿和莖基部。可選用32.5%苯醚甲環(huán)唑?嘧菌酯懸浮液600-1000倍液、68%精甲霜。錳鋅500-700倍液、2%噻霉酮水劑1500-2000倍液, 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等藥劑交替使用。
2、清除田間植株殘體:收獲前4-5天首先刈割植株地上部分,并干凈徹底清除田外,焚燒或深埋,禁止在田間用馬鈴薯秸稈覆蓋堆放的馬鈴薯塊莖。
3、晾曬及挑選:收獲時將傷病薯和蟲蛀薯揀出,用作鮮食或送加工企業(yè),待窖藏健薯避光晾曬至少1天以上,最好5天左右。
4、窖藏前種薯處理:用32.5%苯醚甲環(huán)唑?嘧菌酯懸浮液400-600倍液、68%精甲霜。錳鋅400-700倍液、70%代森錳鋅400-600倍液或克菌丹500-700倍液噴霧薯塊表面(以噴濕、不流水為宜),晾干入窖。
5、窖體消毒:種薯入窖前徹底打掃窖體,通風(fēng)排濕,地面可撒生石灰或草木灰吸濕消毒,同時用84消毒液均勻噴灑窖壁及地面或百菌清煙霧劑熏蒸(最好用40%福爾馬林50倍液、或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10毫升+高錳酸鉀7克悶窖48小時,或每立方米用硫磺粉3克熏蒸),然后打開窖門,散去藥味2天后種薯或薯塊方可入窖。
6、加強(qiáng)薯窖管理:在貯藏初期,從入窖到11月底以降溫散熱為主,窖口通氣孔要經(jīng)常打開,做到白天大開,夜間小開或關(guān)閉,保持窖內(nèi)溫度1~4℃。貯藏中期,12月-翌年2月主要防寒保溫,經(jīng)常檢查窖溫,控制溫度1~4℃,相對濕度85%左右。貯藏末期,3-4月窖內(nèi)以降溫為主,保持溫度1-4℃、相對濕度85%左右,同時注意避光以防止種薯變綠發(fā)芽。(冬卉)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luò)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shí)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