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葡萄種植面積位居世界第一,種植葡萄已成為近年許多農村重點發展的高效農業。葡萄具有結果早、產量高、營養豐富、口感好、收益快、經濟效益好等特點。但由于大多農戶管理粗放,重植輕管,對病害治理缺乏認知,導致葡萄產量低、品質差、商品率低。
葡萄病害發生比較普遍的是扇葉病與卷葉病,非侵染病害則多表現為缺鐵黃葉病。其中,病害發生前期多為重復侵染幼嫩綠色組織為主的黑痘病及害果穗幼嫩的穗軸組織的穗軸褐枯病。兩種病害普遍在葡萄開花前后發生并流行;病害發生中后期主要為害果實(多為近成熟期果實)的白腐病與炭疽病,造成大批葡萄“爛果”。另外,有害成熟綠葉的褐斑病及在8~9月間盛行的霜霉病;病害發生全程期主要為灰霉病,其在花期、幼果期及果實成熟期均可嚴重發生。
葡萄病害綜合治理技術措施:嚴格植物檢疫。植物檢疫是限制人為傳播病害的重要技術措施。一旦發現帶有病原及害蟲的材料,應在病害到達新區前及時撲滅,或進入新區分散以前進行處理,保障葡萄的生長及發展。
選擇抗病品種。在選擇葡萄品種時,應充分了解當地市場,根據當地環境條件和栽培條件以及自己的經濟、技術等條件,選擇符合市場需求、商品價值較高的、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
農業防治。
1.保持果園清潔衛生。
2.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葡萄架面枝葉過密,果穗留量過多,葡萄優質高產施肥技術使得葡萄樹的通風透光較差,易發生病害。因此,要合理密植,及時修剪,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如及時綁蔓摘心與副梢處理,確保園內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通常離地面較近的果穗最先感病,可將接近地面的果穗用繩子適當高吊,防止病害。
3.科學施肥灌水。
4.除草結合深翻施基肥。通過除草結合深翻的方式,將土壤表層病害埋入底層,下層土壤移到上面,以減少病害來源。深翻的同時應注意把植株根部附近土壤中的蟲蛹、蟲繭、幼蟲翻出來,并集中殺死。
另外還有藥劑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處理。
在葡萄生產中,病害一直困擾著葡萄種植全過程,科學合理的病害防治是栽培成功的關鍵。(江軒)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