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水產品來源于良好的環境,無公害商品鰍產地環境的優化選擇是健康養鰍生產的前提。產地環境質量要求包括無公害水產品漁業用水質量、大氣環境質量及漁業水域土壤環境質量等。泥鰍健康養殖所需的環境要在一定范圍內應無污染源(包括污水、粉塵、有害氣體等)。
一、水體環境
一定的水體環境是泥鰍賴依生存的基本條件,水源、池塘水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商品鰍的產量和質量。
1.水源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供給。泥鰍主養池放養密度相對較高,又必須有足量的餌料魚供應,排泄物比常規魚塘要高得多,池水溶解氧往往較低,水質容易惡化,易導致池泥鰍嚴重浮頭,如無法及時加注溶氧量高的新水,易造成水質惡化,對泥鰍生長產生影響,嚴重時還易造成泥鰍發病或引起池魚大量死亡。水源以無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庫水為好。這種水溶氧量較高,水質良好,適宜于泥鰍生長。使用井水時,可先將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讓其自然曝氣和升溫,通過理化處理后也可作為水源。水源水質的各項指標符合農業部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中淡水養殖水源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最大限度地滿足泥鰍對水質的需求,使鰍魚在相對優越、安全的條件下快速育肥長成。
2.養殖用水水質要求ph值為7~8.5,溶解氧量在連續24小時中,16小時以上應大于5毫克/升,其余時間不低于4毫克/升,總硬度以碳酸鈣計為89.25~142.8毫克/升,有機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氨氮0.1毫摩爾/升,硫化氫不允許存在。
二、土壤環境
池塘的土質以壤土最好,砂質壤土和黏土次之,沙土最差。壤土透氣性好,黏土容易板結、通氣性差,沙土滲水性大,不易保水且容易崩塌。養殖池的底質應無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無大型植物碎屑和動物尸體,底質無異色、異臭,自然結構。底質有毒有害物質最高含量應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中的規定,底質應無異色、異臭,結構自然。(山蝶)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