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是中晚稻產量形成關鍵時期,也是“兩遷”害蟲發生和危害關鍵時期。8月27日,農業部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南方中晚稻病蟲防控現場會,分析病蟲發生形勢,進一步動員部署以“兩遷”害蟲為主的防控工作。會議要求,各級農業植保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當前病蟲防控對確保秋糧豐收的極端重要性,堅決克服樂觀松懈的思想,避免盲目樂觀的情緒,堅決克服防控措施不落實、滿足于一般號召的不良傾向,切實做到思想認識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措施落實到位,抓好中晚稻病蟲防控工作,確保全年糧食生產實現“九連豐”、力爭“九連增”的目標。
會議分析認為,今年中晚稻面積穩中有增、長勢普遍較好,實現豐收有良好的基礎,當前最大的威脅是病蟲害,做好防控工作是奪取豐收的關鍵所在。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網監測,入汛以來,氣候極端異常,雨水明顯偏多,加之近期連續遭受臺風影響,中晚稻“兩遷”害蟲等重大病蟲呈重發態勢,尤其是稻飛虱發生形勢與大面積暴發危害的2005年和2007年極為相似。截至8月24日,累計發生2.6億畝次,同比增加近50%。表現為:發生期提前,危害期較常年增加10-30天;燈下誘蟲量大,大部稻區為近10年來最高年份;田間蟲量上升快,西南、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等稻區大部蟲量是上年同期的1-3倍;近期短翅型成蟲數量、褐飛虱比例急劇上升。專家分析,隨著西南、長江中游單季中稻成熟收獲,大量蟲源將遷飛至單季晚稻、雙季晚稻區發生危害,如遇“晚秋不涼”天氣,長江中下游、江南稻區乃至華南稻區存在暴發危害風險。此外,稻縱卷葉螟將在部分稻區大發生,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局部仍將進一步擴展危害,局部晚稻區存在穗頸瘟偏重流行的可能。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