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在河南省鄭州市蔬菜研究所蔬菜研發中心的一座連棟溫室里,哈密地區高校畢業生赴河南培養學員陳波、劉學輝、沙達提古麗·依不拉音舉著金黃色的哈密瓜,興奮地對筆者說:“這是我們在這里培育出的中早熟哈密瓜品種——南海蜜,單果均重3.8公斤。”
筆者看到,這里培育的哈密瓜品種還有“西洲蜜25號”“白玫”“綠玫”。瓜秧都用繩子吊起,足有3米多高,每一個瓜秧上只結有一個瓜,有金黃色的、白色的、綠色的。
來自哈密石油基地的學員陳波說,我們是今年3月初來到這里參與這些哈密瓜品種的定植、吊蔓、打杈、坐果、篩瓜,以及施肥、澆水等田間的后期管理,經過50多天的培育,哈密瓜已到了可采摘的時節。“能在中原大地上種出我們家鄉的哈密瓜,我感到很自豪、很驕傲。”陳波說。
學員領隊陳德忠告訴筆者,鄭州市蔬菜研究所蔬菜研發中心是首批哈密地區高校畢業生赴河南培養學員在河南的三個實習基地之一。有49名哈密學員在這里實習,學員被分成轉基因組、土豆組等10個小組,每個組在一個點上學習一個月,每月輪換一次,保證每個學員可以學到四種蔬菜的培育、種植技術。
專門從事西甜瓜研究的助理研究員胡京昂博士介紹說,哈密學員全程參與了哈密瓜的種植和管理,他們很實干也非常辛苦。
在另一個連棟溫室里,筆者看到,幾千平方米的溫室內,制冷制熱設備齊全,有萵苣靜止水培箱、半噴霧培種槽、報架式管道水培裝置、床式管道水培裝置,還有蔬菜墻等。來自伊吾縣鹽池鄉的學員玉素甫·克亞孜和來自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學員哈尼夏依·賽比拉,正在為培養穴盤里的幼苗澆水。玉素甫·克亞孜說,我們開發小組學習接穗,已成功用葫蘆苗嫁接黃瓜苗了。
據介紹,在河南省委組織部、援疆辦、培養辦等有關部門和培養院校的精心安排下,自2011年3月起,哈密地區赴河南省培養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分3批次,共787人。其中:漢族155人,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633人。787名學員分別在河南省鄭州大學、財經政法大學等19所大學參加培訓。
來源:天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