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孢菌葉斑病是夏玉米發生的一種主要病害,彎孢菌葉斑病發生后,葉片布滿病斑,連片時干枯死亡,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降低產量。該病發展速度快,危害重,一般病田可減產10%-15%。
該病多在玉米9―13葉期開始出現,高峰期在玉米抽雄至灌漿期。初期在葉片上出現水漬狀褪綠斑點,后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為2―4平方毫米。病斑中心枯白色,周圍紅褐色,潮濕時產生大量灰黑色霉狀物。發病嚴重時,可造成葉片枯死。田間觀察,病斑大小、擴展速度因品種抗病能力有關。在抗病品種上表現為病斑小而少,擴展慢,多為褪綠半透明斑點;而異感病品種病斑較大,擴展快,葉片上病斑密布,多個病斑常連結成片,使葉片提早枯死。高溫高濕、降雨較多年份,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流行,種植密度過大、栽培管理粗放和連作地塊發病重。
綜合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良種。田間調查表明,玉米品種間抗病性存在明顯差異,應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2.清潔田園,減少菌源。玉米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消毀或深埋。也可以在秋種小麥時深耕、深翻,把病葉殘株翻入底層,減少菌源。
3.加強栽培管理。玉米與豆類、蔬菜等作物輪作倒茬;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病株率達到10%時,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噴霧防治。隔7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
來源:河北省辛集市農技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