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肥種類:大豆生育所需要的營養元素有17種。據分析,籽粒產量為4000kg/ha.,植株總干重(包括根系)約8800kg。其化學成分為:碳3920kg、氫500kg。氧3700kg、氮260kg了,磷34kg、鉀125kg、鈣90kg、鎂40kg、硫28kg以及少量的氯、鐵、錳、鋅、銅、硼、鉬和鈷等。占總含量90%以上的碳、氫、氧三種元素,是由碳素同化作用和吸收水分獲得的。氮素來源:一是根從土壤吸收的化合態氮;二是大豆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素。其余13種元素是從土壤中吸收的。大豆對氮、磷、鉀的需要量較大,生產上必須施肥給以補充。
1、氮素是大豆形成新器官和生成籽粒蛋白質的原料,并參與蛋白質合成過程,是高產中的決定因素。大豆缺氮時,外觀生長緩慢,分枝減少,植株短小,老葉片首先變為黃色。已變黃的葉子如及時施給氮肥,即恢復正常綠色。大豆所需氮素有1/4-2/3是從根瘤菌共生固氮中獲得的。為獲得高產,只靠根瘤菌供應是不夠的,其余的還需從土壤中獲得。每100g土壤中水解氮含量在5mg以上時,施氮增產效果不顯著:3mg左右時,施氮增產顯著。
2、磷也是大豆形成新器官和生成籽粒蛋白質所必需,并參與蛋白質合成過程。大豆脂肪合成和分解需要磷。磷在大豆植株有機物質的轉化和運輸中起重要作用。促進早熟和根瘤的發育。大豆植株早期缺磷時葉色深綠,以后在底部葉的葉脈間失綠,最后葉脈也呈現缺綠,開花后葉上有棕色斑點,嚴重缺磷時,莖變為紅色,根呈棕色。在各類土壤中施用磷肥均有增產效果,但肥效與土壤肥力基礎及施用方法等有密切關系。一般每100g土壤中含速效磷6mg以上時,施磷增產效果小;含1-2mg時,增產顯著。
3、鉀與碳水化合物運轉有關,對氣開放有特殊作用。植株缺鉀時會延遲大豆的成熟,降低籽粒的質量。鉀的流動性很強,易從較老的組織轉移到根和芽的生長點。大豆缺鉀時植株下層葉的小葉邊緣出現不整形的黃斑,葉中心部分仍為深色,葉尖及葉緣黃色部分并逐漸向內發展,葉片脈間凸起、皺縮,葉片前端向下卷曲,最后變成棕色而枯死。每100g土壤中有效鉀含量低于5mg時,施鉀肥有明顯增產效果。
來源:河北平山縣農業局張美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