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基本情況介紹
1.1土壤類型
萊陽市地處膠東半島中部,面積173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面積15萬公頃,全市地形、地貌復雜,土壤分布情況為棕壤土占耕地面積的76.1%,褐土占14.6%,潮土占6.8%,砂姜黑土占1.9%,風沙土占0.1%。
需要改良的土壤為砂姜黑土,面積2533公頃。
1.2基本屬性
砂姜黑土分布在地形部位較低洼,1.5m土體內“黑土層”與“砂姜層”同時存在的暗黑土壤。主要分布在馮格莊大洼及團旺后寨西洼,躬家莊唐家莊西南洼與姜山洼接壤處。共分2個土屬,6個土種。
容重平均1.45g/cm2,空氣孔隙度平均50.2%,土壤ph值平均6.7。主要分布在馮格莊洼微斜平地上,表層為黑土覆蓋,在60-80cm處出現砂姜,土壤養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實行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是我市主要的旱作高產區。
該類型土壤所處地形平坦低洼,地上水排泄不暢,地下水埋藏通常在1―2m之間,雨季可上升到1m以內,或地表有短期積水。
砂姜黑土的地下水質,多為hco3―ce―ca―mg型水,由于埋藏淺,潛水上升,蒸發,在干濕交替層形成caco3沉淀,即砂姜層;在砂姜的形成同時,土壤中鐵錳等變價礦物元素,在濕度較高,干濕交替的條件下進行氧化還原,使砂姜層中鑲嵌著大量鐵錳結核。
1.3問題及障礙因素分析
該區質地粘重,通透性差,適耕性差;因地勢低洼,排水不暢,雨季易積澇成災;又因無地下水源,易受干旱威脅,造成減產。
2.改良培肥技術環節
2.1預期目標
不斷增加投入,增建蓄水池,開挖平塘,道路整修,大梨深耕等措施,實現地連片,田成方,井渠配套,路相連,林成網,不斷提高糧油生產能力。實現整建制旱地小麥千斤鄉鎮,2533hm2旱地小麥平均產量7500kg/hm2以上。
2.2主要措施及步驟
2.2.1水利工程:建設管灌、蓄水池工程,新挖擴建平塘。整修道路。
2.2.2改善土壤條件,培育發達的根系是旱地小麥高產栽培的基礎。
來源:山東省萊陽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