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份,每天凌晨3點半天還未亮,家住吉林省榆樹市的高平就和家人伴著月光出發了,他家種植的40余畝玉米現在籽粒飽滿,等待收割。與往年秋天一樣,中國東北地區的田間正出現一派忙碌的收割景象。
而就在幾個月前,接連而至的蟲災、臺風,還讓中國這些玉米主產區的農民們對今年的收成憂心忡忡。
今年7月,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省發生玉米大斑病和二代粘蟲災害。其中僅吉林省玉米大斑病的發生面積就達806萬畝,二代粘蟲災害發生面積562萬畝。8月末,吉林省又遭遇15號臺風“布拉萬”襲擊,致1306萬畝農田出現倒伏。
高平居住的榆樹市被譽為“中國產量狀元縣”,他告訴記者,遭遇臺風后,他家地里的玉米倒伏成片,一度讓他對今年的收成絕望。
這種擔憂的氛圍不僅僅是在農民群體中產生,并由此引發連鎖反應,很多人甚至開始討論未來的玉米糧價走勢。
然而進入收割季節,記者在榆樹等地走訪看到,家家戶戶院落內存放著大堆從田地里拉回來的玉米,田間遍是收割糧食的農民。高平稱,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糧食產量并未下降。“根據收割完畢的10畝地看,預計能達到18000到20000斤左右,這個數量與往年相比甚至會略有提高。”
與榆樹市相仿,吉林省長春、吉林、九臺等地的秋糧收割均已展開。從各地陸續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相較往年,今年的糧食產量并不會減少。吉林省農委也預測,雖然自然災害給糧食生產帶來一定損失,但今年糧食豐收的趨勢不會改變,吉林省也將迎來歷史上首個秋糧“九連增”。
作為中國主要商品糧產區,吉林省剛于2011年實現增產百億斤商品糧的目標,而在未來5年,吉林省將再增產百億斤,使商品糧總產量達到700億斤。這已成為中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今年糧食產量遭災卻不減產的原因,吉林省農委副主任于文波解釋說,一方面,蟲災、臺風到來時,玉米等糧食作物基本長成,加之防治及時,對產量影響較少;另一方面,今年吉林省糧食作物面積大幅增加,尤其是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了413萬畝,增產因素遠遠大于減產因素。
據悉,東北地區紅火的秋糧“收獲戰”還將持續20多天。(李彥國)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