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節,黑龍江新季大豆逐漸進入了收割期。美國干旱推高了全球大豆價格,加上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銳減,豆農期盼今年的大豆能賣個好價錢。但大豆種植效益仍然偏低,國產豆的種植面積仍有進一步萎縮的可能,國產豆的出路在何方?
種植面積再度銳減
9月下旬,記者在黑龍江西北部傳統大豆主產區調研時發現,往年一望無垠的大豆田,已經被成片的玉米田替代,即使在黑龍江較北部的黑河地區,大豆也不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表示,今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在3600萬畝左右,實際可能比這個數字更少,同比降幅超過30%,而就在三年前還在6500萬畝左右。
黑龍江作為我國大豆的主產區,大豆種植面積銳減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中華糧網預計,2012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1.1億畝,較2011年減少500萬畝。
業內人士認為,大豆種植面積持續減少歸根結底是大豆的比較效益偏低。
勃利縣高蛋白大豆合作社理事長胡志佳介紹,勃利縣大豆種植面積從2008年的45萬余畝峰值,銳減至今年的3萬余畝。他告訴記者,在黑龍江北部地區,一坰地(一公頃)大豆收益僅2500元左右,而玉米的凈收益高達5000多元,如果是自家的地,盈利可達上萬元。“農民是最實際的,什么賺錢種什么!”
“近三年來,玉米價格上漲逾三成,而大豆價格漲幅不足一成。”胡志佳說,玉米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務工、農資、地租價格的上漲,這就造成大豆種植比較效益的不斷下降。
豆農期盼高開秤價
黑河市豆農何樹文種了30多年的大豆,眼見鄉親們都改種玉米,他卻在想:“大豆種植面積大減,大豆的價格可能會猛漲,大豆的價格波動四年一個周期,今年恰好是第四個年頭。”他今年把家里的45公頃地,再次播種了大豆。
“今年美國干旱,國際大豆價格上漲帶動了國內大豆價格上漲,看來今年是押對了寶!”何樹文笑著說,預計今年的大豆價格至少在每斤2.3元,最高能夠達到每斤2.5元,這樣每公頃大豆收益就能達到4000元以上,和種玉米的差距就縮小了。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