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率先選育出的‘浙粉702’、‘浙粉701’和‘浙雜502’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番茄品種在我省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推廣試種。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tylcvd)是限制番茄生產的重要病害之一,病害發生之處幾近絕收。該病最早于1939年在以色列約旦河一帶被發現。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農業耕作制度的改變、國際間貿易活動的迅速加強和煙粉虱介體在世界各地空前擴展,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在世界范圍內大面積爆發流行,目前已在非洲等39個國家地區發生。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廣東、廣西、云南、海南和臺灣等地區,曾零星發生。近年來,該病在我國已逐步由南向北擴展,廣西、上海、浙江、江蘇、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陜西等地也相繼在番茄生產上發生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危害,并導致大面積暴發,發生蔓延的速度極快,給當地番茄生產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失。據各地植保部門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毒病的年發生面積超過6.7萬hm2,年經濟損失至少50億人民幣。
浙江省的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始發于浙江嘉善、溫州,并快速向周邊地區擴延。至今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已成為限制我省番茄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
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tylcvd)的防治主要集中在對煙粉虱群體的控制上。由于煙粉虱高頻率的繁殖能力及其遷飛能力,物理、化學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抗性品種的培育是防治tylcvd最經濟有效的途徑之一。為此,我省農科院將抗病品種的培育列為科技重點攻關目標,通過常規育種手段、結合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育成具有知識產權、可控性極強的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優質、豐產的雜交一代番茄品種,廣泛應用于我省番茄生產。國外番茄抗tylcv育種始于20世紀70年代,已培育出了一些抗病品種,但只局限于大紅果抗病品種的選育。我省育成的‘浙粉702’、‘浙粉701’和‘浙雜502’為粉紅果。
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在蔬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國番茄種植面積每年在1000萬畝以上,產值在400億元以上;浙江省全省番茄種植面積每年在25萬畝左右,產值12.5億元以上。番茄所含的番茄紅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其營養和保健作用在國際上備受關注。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