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東盟經濟共同體(aseaneconomicscommunity,aec)將于2015年正式成立。aec的誕生將進一步整合東南亞十國的資源成為一個巨大市場,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大幅提高本地區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縮短各成員國間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推動區域經濟更好地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盡管aec的成立對東南亞地區整體經濟帶來巨大利益,但整合十個經濟體的過程中,遵循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必然加劇各國中部份產業的競爭。為此,東盟各國政府無不盡其所能做好準備,力求在aec時代到來前,最大程度提高本國劣勢產業的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優勢產業的優勢。
泰國大米產業
大米歷來是泰國農民最主要的農作物,年產稻谷約3,000萬噸,至今仍是泰國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泰國大米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均有較高的需求,在農產品出口方面僅次于橡膠,每年出口大米在800至1,000萬噸左右。
2011年泰國出口大米約1,000萬噸,全年出口額1,960億銖,在出口產品中排名第十位,約占泰國農產品出口額的22%,總出口額的2.8%,約占世界大米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自1979年來,泰國大米在世界市場上已蟬聯出口總量冠軍長達33年之久。但是,這一地位或將在2012年出現變化。
2011年下半年開始,泰國政府出臺了新的大米典押措施,以高于市價的每噸15,000泰銖的價格從農民手中典押大米,并將此典押措施的期限延長至2012年。官方強調調整大米銷售和出口戰略,不再側重出口數量的多少,而是著眼于推動抬高世界米價,藉此為泰國農民謀取最高利益。
無論如何,泰國政府的這一措施打擊了大米出口商的信心,因出口價平均高出競爭對手每噸140至150美元,導致泰國大米出口受到極大壓力,出口受阻。據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統計,2012年前8個月泰國大米共出口約436萬噸,低于越南的463萬噸和印度的457萬噸,暫居第三。預計2012年總出口量僅為650至700萬噸間,可能難以達到商業部預計的850至900萬噸的目標。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