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蘆筍,要求行距較大。在新植蘆筍露地,可在其行間套作一些矮生蔬菜,做到一年多收,實現高產商效的目的。江蘇東海縣石榴鎮,1995年以來采用這種模式栽培,每畝產值達1萬元以上。
一、蘆筍的栽培管理
1、品種選擇。優質高產的蘆筍品種有瑪麗華盛頓500號、瑪麗華盛頓500w、加州72、加州873,魯蘆筍1號、蘆筍王等。可根據當地情況選擇。
2、播種育苗。當地下5厘米處地溫達10℃以上時即可播種,以5-6月播種為宜。按苗床與大田1:10-12的比例準備苗床。播種前,可用清水除去浮于水面的種子,再用烏斯普龍1000倍液浸種12-24小時。播種床寬1.2米-1.5米。每隔40厘米開橫向溝,溝深2厘米。在溝內每隔7-10厘米播1粒種子,覆細土2厘米厚,并蓋麥草3-5厘米厚。每栽一畝大田,用種子400-500克。當60%的種子出苗時,去掉麥草。苗高10-15厘米時,每畝迫施尿素41公斤,氯化鉀3公斤,撤施后澆水。以后每個月追肥1次,9月中旬最后1次追肥。
3、整地定植。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公斤,深翻25-30厘米.耙平地面。采收白蘆筍的,每1.8米~2米開1條溝;采收青蘆筍的,每1.5米開1條溝。溝深30-40厘米,寬50--60厘米。每畝溝施腐熟的圈肥2000公斤~3000公斤,過碑酸鈣30公斤-5o公斤,氯化鉀10公斤,硫酸銨15公斤,并與土拌勻、踩實。再鋪1層8厘米厚的土即可栽苗。定植在10-11月或2月底至3月上旬進行。栽植時,把地上部的莖剪短,留20厘米。株距40厘米,覆土5-6厘米厚。以后結合迫肥劃鋤,使根盤埋入地下10厘米深處。
4、田間于理。栽培蘆筍要多施有機肥。每年采收后,每畝深施圈肥1500公斤-2000公斤,尿素5公斤~8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40公斤,氯化鉀15公斤。將所施肥料埋入土中。8月上中旬,每畝用人糞尿10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氯化鉀15公斤再追施1次肥。采收期間,應使土壤中有一定的水分。雨季應及時排澇。澆水或降雨后要及時劃鋤。采收白蘆筍的,在春季幼莖抽生前培土。3月上中旬,當地下10厘米處土溫達10℃以上時培土。培土深度為15厘米。培土后10-15天開始采收。采收結束后,立即扒開培土,暴曬根莖2-3天后,結合第一次追肥使地面恢復到培土前的狀態。為了防澇和通氣,植株周圍的土可略高于行間的土面。
來源:轉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