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昨日稱,8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可能降至450萬噸,9-10月中國大豆進口量總計可能達700萬噸,預計下半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2550萬噸,低于上半年的2905萬噸。
大豆進口量驟降讓人疑惑,因為海關總署8月10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我國7月進口大豆587萬噸,較上月的562萬噸上升4.4%,較上年同期增長10%,為逾兩年最高水準。
大豆價格近期持續大漲可能是導致進口意愿下降的主因。隨著嚴重的旱情持續肆虐,美國玉米、大豆價格創出新高,其中7月玉米價格創出自1988年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大豆價格自6月初以來上漲近30%。
數據也顯示,我國進口大豆的價格從年初的3750元/噸漲至4550元/噸,漲幅達21.33%。國內的大豆收購價格呈上漲趨勢,8月份東北主產區大豆收購價格漲至4300-4460元/噸,同比上漲15.8%。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也表示,由于大豆進口價格上漲,且食用油價格缺乏上調空間,壓榨企業利潤率降低,購買進口大豆速度放緩。但由于儲備充足,中國大豆和食用油的供應量能夠得到保證。
或許正是迫于成本壓力,食用油價格7月份以來持續上漲。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蘭蘭表示,近期國內食用油漲價,主要是因花生、大豆等原料價格高位運行所致,企業成本壓力大。在下游需求一般、成本壓力大增的情況下,企業一般會試探性地上調價格以獲得一定盈利。
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近期召集中糧集團、益海嘉里、魯花集團、九三油脂集團和匯福糧油集團等5大小包裝食用油企業進行談話,要求上述5家企業建立食用油價格報告制度,定期向國家發改委報送食用油出廠價、批發價和零售價。
業內人士指出,國際糧食價格飆漲,國內食用油面臨新一輪上漲壓力,外界擔心這輪提價會引發整個食用油行業的提價潮。為防患于未然,發改委開始出手“管控”食用油,發改委要求五大油企定期匯報食用油價格可能只是應對國際糧價暴漲壓力的第一步。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