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等北半球國家的干旱天氣,大幅推高了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價格。與此同時,國內農產品價格也在國際市場的影響下水漲船高。以大豆為例,本來國內的種植面積就在不斷減少,再加上國際市場的價格沖擊,近期的價格是一路上揚。自6月初到8月份以來,大商所的大豆期貨主力合約1301累計漲幅超過10%,雖然當中有一周左右的短暫回落,但仍處于4700元/噸左右的高位,而7月23日,盤中最高價一度達到4904元/噸,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高。在大豆價格頻頻沖高的情況下,國內榨油企業的生存境況再次引起我們的關注,一起來看記者在大豆的主產區黑龍江所做的調查。
李玉濤是牡丹江市一家油脂企業的負責人,走進他的廠房,記者看到一片冷清,沒有機器的轟鳴,也沒有工人忙碌,操作車間里,由于長期停工無人打掃,設備甚至都掛上了蜘蛛網。
牡丹江市金源糧油公司總經理李玉濤:這掛的灰啥的,時間長都沒收拾呢,這得有多長時間沒開工了?四個多月唄,我這還算不錯的,我這說句心里話,我這還四個月沒開工,很多很多廠子全年都沒開工。
李玉濤的這家榨油廠目前的日加工能力為500噸大豆,從2009開始,停工時間一年比一年長。而像李玉濤的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由于原料供應不足,目前在牡丹江地區的十幾家油廠,幾乎全部都在停產。
牡丹江市金源糧油公司總經理李玉濤:就我這一個企業我這當地的大豆不夠我十天運作的,牡丹江我這個廠,就可以把當地的大豆十天就給吃光它,牡丹江有十個這樣的油廠。
牡丹江市鼎源油脂公司總經理付志清:這種情況我覺得今年來講是沒有太大希望了,因為今年老百姓種植大豆的面積特別少,比往年還要少,很多都改種玉米了。
根據黑龍江大豆協會的統計,今年黑龍江地區大豆的種植面積由5000萬畝減少到了3600萬畝左右,縮減幅度接近30%,根據近兩年的情況,黑龍江大豆年產量在500萬噸左右,其中約一半交給國家臨時儲備,四分之一運往省外做食品加工,最后約有100多萬噸供給省內加工企業。相對于省內1470萬噸的加工能力來說,這點大豆顯然是杯水車薪。目前,黑龍江省內90%的豆油壓榨企業處于停工狀態。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