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7月cpi漲幅,不僅創下了30個月來的新低,也使物價水平重回“1”時代。記者了解到,cpi水平與居民感受并不一致,一些專家也認為cpi存在“假摔”。
1.8%只是“假摔”?
“cpi是假摔,不是真跌!”昨天,最新的國內經濟數據公布后,經濟學家馬光遠就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那么,7月cpi創下的30個月來新低,是否只是一次假摔?
“菜價有波動,但基本上還是不便宜。”家住浦東的退休職工王阿姨感慨。對此,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認為,1.8%的確與百姓感受不一致,這可能與此前洪災導致全國蔬菜價格上漲有關。馬光遠甚至認為,翹尾因素導致7月cpi至少被拉低了0.47%。長城證券研究總監向威達分析,導致cpi回落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去年來的宏觀調控見效,使得通脹得到控制。二是現在經濟低迷,市場需求被遏制。三是歐債危機等因素使投資者信心不足,原油、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落。
工業面臨通縮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翹尾因素,7月份物價水平極有可能會成為今年物價走勢的最低點。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市場研究總監魯政委指出,8-10月cpi可能在底部反復,此后將逐步回升。連平補充說,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可能是本輪物價運行周期的低點。考慮到經濟有弱勢回升的趨勢,下半年物價的新漲價因素將相對有所增強。
7月份,cpi同比上漲1.8%的同時,ppi卻同比下降達2.9%。“這說明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企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通縮壓力。”匯豐銀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屈宏斌認為,ppi持續負增長的背后,凸顯出當前市場需求疲軟、企業訂單萎縮、行業去庫存化持續的嚴峻現實。
分析人士認為,cpi大幅回落增加了貨幣政策調控空間,近期來看,降準概率大于降息概率。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大膽預計,年內可能還有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一次下調利率。
來源:農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