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等地高溫干旱天氣的持續(xù),國際糧價的“瘋狂”也愈演愈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多月,包括大豆、玉米以及小麥等谷物價格持續(xù)暴漲,大豆、玉米價格均刷新了紀錄,受此帶動,國內市場部分農產品已現漲勢。2007年到2008年“糧食危機”的景象仍未遠去,產量的下降會否帶動市場復制這一走勢?而隨著國內市場進口量和信息輸入的逐漸增加,國內市場的物價水平會否受到更多帶動?
到7月20日收盤,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玉米以及小麥三大谷物期貨價格已連續(xù)5周大漲。在過去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國際玉米、小麥價格的累計漲幅超過45%,漲勢最小的大豆期貨價格漲幅也接近25%。國際大豆、玉米兩大品種期貨價格均刷新了紀錄,國際小麥期價也觸及4年來的高點。
在全球經濟依然疲軟的背景下,國際糧價的瘋狂表現讓眾多投資者大跌眼鏡?!疤鞖庖蛩卦谑袌龅难堇[超過了大多數人的預料?!敝腥A糧網高級研究員李娜表示。
“這一輪的糧價漲勢堪稱是基本面和資金面的‘完美結合’?!狈治鋈耸恐赋?,一方面,極端天氣在農作物關鍵生長階段持續(xù)更加劇了減產的威脅;另一方面,從歷史上看,推動糧價創(chuàng)新高的因素往往是比預期更低的庫存消費比,以及全球貨幣流動性充裕預期的結合。“從目前形勢來看,美國玉米和大豆的庫存消費比已分別創(chuàng)下歷史次新低和新低,且市場對全球貨幣流動性不斷釋放的預期也較為強烈,”中金公司的分析指出。
事實上,國際糧價在前一輪暴漲后已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回落,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編制的食品價格指數也顯示,經過連續(xù)下跌后,上半年國際食品價格指數已低于2008和2011年的同期水平。
目前國際糧價依然面臨不確定性。“除了宏觀因素,決定糧價會否持續(xù)上漲的因素主要是兩個:一是供應下調是否反映在價格中;二是價格上漲對市場需求的抑制是否開始發(fā)揮作用?!敝薪鸸镜姆治鲋赋?,從目前形勢來看,價格上漲對需求的抑制正顯現,但減產情況對價格影響的關鍵時刻可能還未到來。
國際糧價暴漲,國內市場受沖擊的擔憂再起。國內市場部分品種已現漲勢,典型的是大豆的下游產品豆粕,從6月份以來,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期價累計上漲已接近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