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01年推出的中東石油期貨,憑借透明的交易環境、嚴格的監管體系,已發展成為亞洲比較成熟的市場。與美國等國家不同,日本石油期貨市場中個人投資者占多教,這使市場具有較高流動性。由于不用美元結算,外國投資者難以操作,這雖減少了匯率結算方面的麻煩,但對市場的國際化形成制約。
日本年消費石油在2.5億噸以上,95%以上依靠進口,其中80%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
日本石油期貨市場起步較晚,直到1999年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才推出汽油、煤油期貨交易業務,當年成交量分別達1065萬手和362萬手。日本迅速將石油交易定位為交易所未來發展戰略中最主要的交易品種,其汽油和煤油期貨市場成為亞洲較成功的期貨市場。
2001年,tocom稚出中東石油期貨交易,該合約以中東石油交易為標的,合約規定為千桶/手,采用現金交割方式,交割結算價格為普氏能源市場資訊報當月迪拜和阿曼日石油貿易價格平均價。
因交易所給亞洲原油交易者提供了透明的價格基準和套利工具,加上亞太地區使用的石油70%來自中東,在良好的現貨背景下,tocom中東石油期貨取得了成功。2002年,tocom汽油期貨交易量為2087萬手,煤油期貨交易量為1048萬手,中東原油期貨交易為204萬手。
tocom推出石油期貨不久,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也推出汽油和煤油期貨,主要吸引中小投資者,交易也十分活躍。
2003年,tocom推出柴油期貨,2006年柴油期貨停止,2010年柴油期貨重新開張。為了提升交易所國際化程度,tocom建立了新的交易系統,并設立夜間交易市場,交易時間延長至凌晨4點,這樣倫敦和紐約的交易者便可在當地時間的上午進行交易。
隨著tocom石油期貨市場的透明度和便利性提高,新日本石油公司決定成為tocom會員,其他石油公司隨后也紛紛加入,現在日本六家大型石油公司全部利用石油期貨市場對沖風險。目前在日本石油市場,石油期貨成為重要的定價參考指標。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