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記者肖源實習記者王明超)作為重要的糧食主產國,美國在全球糧食生產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此前有分析認為,近期美國嚴重干旱引發的糧食減產,必然會拉動全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美國此番經歷的干旱,會不會成為"蝴蝶的翅膀"?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引發一場糧食價格風暴?
作為糧食進口大國,中國的一些糧食產品對于美國的依賴程度相當高。例如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去年的大豆進口量占到了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63%.美國的糧食減產會對中國的糧食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中糧集團豆類期貨分析師王薇認為,未來15天美國的天氣情況十分重要,可能會在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上孕育一波價格漲潮。
王薇:未來15天的天氣非常重要,現在國內行情在期貨盤面上的回調一般都是由資金決定的,回調幅度很有限。但未來15天美國的天氣情況可能會孕育出一波非常大的行情。
短期內,由于美國糧食減產的影響,國際、國內的農產品價格或許會上揚,但是財經評論員楊禹認為,由于近些年國內對于糧食進出口的調節措施相對靈活,所以此番美國糧食減產,對于國內影響有限。
楊禹:北美主要是玉米、大豆,它主要是影響我們國家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領域,一些產品成本會提高,但影響量相對較小。特別今年我們國家夏糧取得豐收,目前秋糧的播種也比較順利。而且這些年我國在小麥、玉米、大豆的進口量方面,一直采取比較靈活的調節措施,如果其他國家的主要產區出現較大幅度減產,影響了國際價格,我們一般會采取減少進口量、增加國內的使用、減少國內對國際的出口量,確保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的穩定。所以它會帶來影響,但是相對有限。
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看來,糧食減產的確可能會導致國際農產品價格抬高,但是對于低迷的全球糧食市場,此時抬高價格,對世界糧油市場回歸合理價位有著積極的意義。
李國祥:美國出現了比較極端的自然災害,今年一直大增的農產品可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減產。這樣整個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的預期抬高,這種勢頭對于提升農產品價格、回歸到合理的水平,有積極的意義。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