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各類原材料、燃料價格的上漲席卷全國多個陶瓷產區。其中,以廣東產區為代表的lng天然氣價格屢創新高,成為開年后行業關注的焦點。
截止目前,廣東地區天然氣價格已實現“五連漲”(詳見:7.18元/m!廣東“天價”天然氣“五連漲”,又有陶企被逼停產),成為影響當下廣東陶企復工率的主要因素。
除廣東天然氣之外,影響各個產區的煤炭、電力、化工等原材料漲價也吸引了業界的高度關注。
從山東多家色料、釉料(以下簡稱“色釉料”)生產廠家了解獲悉,自去年底以來,不少上游原材料價格輪番上漲,大大推高了各陶瓷色釉料廠家的生產成本。
尤其是今年一開年,部分原料價格屢創新高,漲幅超過20%的也不在少數,上游環節的成本上漲已波及到整個陶瓷行業。
氧化鈷、氧化鋯、氧化鐠、氧化鋰、74%鎳等漲價 陶瓷色釉料生產成本攀升
今年開年,廣東多個產區天然氣價格創歷史新高,從而使不少陶企停窯,甚至放假應對。
實際上,對于廣東陶企而言,除天然氣價格瘋漲之外,色釉料價格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推高陶企生產成本,而其他產區也不例外。
作為陶瓷生產的重要原材料,色釉料行業的上游原料價格近期也不斷上漲。
據了解,當下,氧化鈷價格為每噸41萬元,而去年底價格為34-35萬元(不含票);硅酸鋯每噸也上漲2000元左右,已漲至1.9萬元;氧化鋯每噸價格為7.9萬元,去年底在7萬元左右;含量90%氧化鋅每噸上漲500-600元,現價為1.35萬元。
其中,漲幅最高的是鎳,如含量74%鎳在去年的開票價為每噸8萬元,而目前為12.8萬元,漲幅高達60%。“不僅價格漲得厲害,主要是沒貨。”淄博潤涌陶瓷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斌說。
據了解,當下缺貨的不止是鎳,氧化鐠廠家現在也不隨便對外報價,而且最快下個月才會有貨。
氧化鐠當下價格為每噸120萬元,而去年7月份為52萬元,漲幅達130%。“關鍵是買不到貨,去年便宜時也沒敢備點貨。”淄博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寧坦言。
對于為數不少的廠家而言,當前形勢下,囤貨可能會比生產加工的利潤更高,簡直是“躺賺”。 因此不少廠家感嘆:“早知道這樣,年前多儲備點庫存。”
作為新能源賽道,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發展迅猛,因此對鋰、鎳等鋰電池原材料的需求一直呈上行趨勢,從而導致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把氧化鋰價格拉高,從而波及到陶瓷行業價格走勢。
據了解,氧化鋰去年開票價為每噸10.3萬元,目前已漲至12.8萬元,漲幅24.27%,但同樣是當下沒貨。
山東色釉料廠家計劃漲價 或推高陶企生產成本
綜合來看,目前多數色釉料生產廠家的原料價格漲幅大都超過10%,超過20%的也不在少數,如氧化鐠、鎳、氧化鋰等。
“預計短期內也跌不下來,下一步漲價的可能性仍較大,對于色釉料生產廠家而言,成本也在無形之中被進一步推高。”淄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表示。
因此,為進一步化解運營壓力,山東多數色釉料生產廠家也不得不漲價。“不漲價不行,不然誰也堅持不住。”上述行業人士如是說道。
據了解,由于各廠家不同、產品要求不同,各色釉料廠家的漲價幅度也不相同。
如有的廠家把鐠黃批發價由年前的每公斤為57元漲至74元,漲幅為29.8%。此外,色料成本的上漲,同時也推高了陶瓷墨水的價格。
目前,部分墨水生產廠家已經通知下游陶瓷企業漲價,且漲幅較大。
“煤炭現在也在漲價了,三兩天就漲了2次價,累計每噸上漲了60-70元。除煤炭外,這幾天很多原料都在漲價,如氧化鋅、硅酸鋯等都漲價了。”淄博市張店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陶企負責人說。
事實上,對于各環節高度融合的陶瓷產業鏈,“牽一發而動全身”。而色釉料、煤炭、電力等價格的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陶企的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