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位于美國芝加哥以西80公里的一處農場,農場主布拉德·斯圖爾德查看受旱的玉米。布拉德說,當地已經連續兩周沒有降雨,預計今年玉米將減產30%。
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芝加哥7月17日報道:(記者朱諸)由于美國糧食主產區—中西部地區遭遇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導致農作物質量及產量受到威脅,再加上市場投機盤炒作,芝加哥各類農產品期貨價格近期連續飆升,屢創新高。
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數據,17日芝加哥玉米市場交投最活躍的12月合約盤中最高沖至每蒲式耳7.89美元,接近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最高值7.9925美元,也創下近13個月以來最高水平。大豆11月合約盤中沖至每蒲式耳16.07美元,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中西部的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和威斯康星州17日氣溫均超過100華氏度(38攝氏度)。另據美國一家私人氣象預報機構數據,7月中上旬中,有10天至少有50%的農作物種植區氣溫超過90華氏度(32攝氏度)。
據美國國家干旱減災中心最新數據,目前美國本土約有46.84%的土地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災。其中,中西部地區有63%的土壤被列為“中等”至“極度”干旱。
美國農業部16日發布報告稱,截至7月15日的一周,美國玉米和大豆作物優良率分別為31%和34%,為1988年大旱以來的最低值。
出于極端天氣對作物不利影響的考慮,美國農業部在7月11日公布的月度供需報告中大幅削減了各類作物的產量預估。
除供需關系之外,市場炒作因素也助推糧食價格上漲。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的一周,對沖基金及其他大型大宗商品投資者向美國的能源、谷物與金屬市場投入約130億美元,規模為至少兩年來最大。
在氣候、供需、炒作三大因素推動下,國際糧價近期持續飆升。自6月15日以來,芝加哥玉米價格漲幅高達53%,小麥大漲45%,大豆上漲16%。農產品也是標普高盛農業現貨指數所追蹤的24類大宗商品中漲勢最猛的一類。
俄國內糧價持續攀高
受旱災影響,俄羅斯糧食面臨減產,再加上國際市場糧價上揚波及俄羅斯國內市場,近期俄國內糧價不斷攀高。不過,俄政府認為,目前因災受損情況尚不明確,不必采取調控措施干預糧價。
來源:北京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