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先驅報》7月13日撰文指出,大部分津巴布韋產商品價格高于進口商品價格,這主要由產能利用率不足、流動性太差、基礎設施薄弱、設備陳舊和經營慣性等因素造成。
關于產能利用率。文章指出,目前津制造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60%左右,而造紙、印刷、服裝、紡織等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20%左右。較低的產能利用率導致較高的單位生產成本,使津當地產品無法與南非等周邊地區國家的產品競爭。
關于流動性。文章援引南非nelsonmandelametropolitan大學giftmugano的言論,稱津巴布韋經濟目前陷入了“現金困境”,銀行只有暫時的存款,導致其無法為工業發展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mugano指出,津巴布韋目前流通貨幣以美元為主,而美元來源只能靠出口、外國直接投資和僑匯,但這些方面津均表現不佳,2011年,津貿易逆差50億美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僅3.87億美元,而同期莫桑比克吸引外資20億美元。較差的流動性導致資金進入津巴布韋的成本非常高,有些高達60%,而南非的公司則可以以很低的利率得到長期融資,使其產品很有競爭力。
關于基礎設施。文章指出,津巴布韋電力、水和交通等基礎設施狀況較差。電力供應不足導致的經常性限電和使用柴油發電機的高額成本提高了產品成本。水資源的短缺導致用水相關的公用事業費用很高,從而提高了公司的經營成本。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由于長期投入不足,年久失修,使得交通運輸成本居高不下。
關于工廠設備。文章指出,大部分津工廠的很多設備都超出使用年限,效率低下,50%的原材料因設備破舊而被白白浪費,最終通過銷售價格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報道同時指出,部分有國際聯系的津當地企業已經采用了最新的技術,并獲得長期資金支持,使其產品具備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文章提出,津巴布韋必須提高當地產品的競爭力,生產成本必須等于或低于贊比亞、南非和中國,以同他們競爭。貿易專家表示,津巴布韋作為東南非共同市場、東非共同體和南部非洲共同體的成員,因為自身產品成本太高,開拓市場非常困難。統計數據顯示,津巴布韋和這三個地區國家組織均存在貿易逆差。
來源:先驅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