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電影節舉行主席論壇。電影節評委會主席讓·雅克·阿諾和中國導演黃建新、王全安,伊朗導演阿米爾,日本導演薩布縱論電影跨文化合作的可能。論壇上,讓·雅克·阿諾用其幾十年的經驗告訴大家,如果想要進行跨國界的文化合作,一定要用故事所在地的語言,他還透露他在拍攝了諸多美國電影之后,現在正在籌備與中國方面的合作,而他的下一部作品將是把著名小說《狼圖騰》拍攝成電影。而黃建新則認為,最好的一種合作方式,就是找到共同的價值觀,激起導演對于這個創作的自由表達,引起觀眾共鳴。
中國經驗商業要讓位于文化立場
作為與國際電影界交往比較多的中國導演,黃建新認為目前中國電影處于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中國經濟在一個急速發展期的調整之后,諸多資本沒有出口轉向文化,而是被動轉向文化。由于文化方面最通俗的一個出口就是影視,所以目前大量資本涌向影視的錢最多。“資本有一個本性是無法消除的,就是趨利。它的本能就是要賺錢,所以就會去搶演員、搶明星、搶題材、搶大導演,使一個行業在兩年之內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得電影的制作成本飛速增長。這個資本投入給中國電影業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危機,因為這個資本跟全世界已經黏在一起了。”
而在今年,跨國合拍成為一種現象。黃建新說,他覺得這種合拍最大的問題依然在語言。他表示:“我兩個月以前與一個很大的國際公司談合作,他要求用英文來演一個中國電影,我們拒絕了。這里面其實出現了文化的沖突。母語的語境決定了人的行為,日本的女孩子看起來比較靜,美國的女孩子永遠在動,語境習慣和一個人的文化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里用英文做一部戲,這會對中國觀眾的心理有一個特別扭曲的打擊。”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