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舊店果品專業合作社與中央電視臺簽署合作協議,舊店蘋果成為央視農業頻道戰略合作伙伴。舊店蘋果,這個位于平度市東北山區的農業品牌,品牌效應再次放大。
與央視簽署合作協議,在合作社經理胡玉欣看來,這是舊店蘋果第二場翻身仗的開始。“第一場翻身仗是在5年前打響的,那場翻身仗前,一口氣在心中堵了20多年。”
之所以堵著這口氣,因為從舊店鎮種蘋果開始,煙臺蘋果的價格就一直比舊店蘋果高。“這邊是舊店,那邊就是煙臺,蘋果品質都差不多,相差沒幾里路每斤就差幾毛錢。”胡玉欣說。
價格相差的原因是什么?胡玉欣說是品牌,“煙臺蘋果全國有名,客商都奔著煙臺去了,把咱這兒的蘋果收了也打著煙臺的蘋果賣,價格能不低嗎?”而就是價格比煙臺蘋果低的蘋果,還是賣不出去。“最慘的一年兩毛一斤都沒人要,采摘的蘋果蓋著草簾子堆在果園里,最后都凍成了爛泥。”東廟東村果農王京盛對此記憶猶新。
從2007年開始,舊店蘋果開始逐漸縮小與煙臺蘋果的價格差。到2009年,與煙臺蘋果的價格已經基本持平。最近幾年,到舊店來收蘋果的經銷商多了,種了15年蘋果的王家洼村民王月榮別提有多高興,“再也不用打著煙臺蘋果的旗號往外賣了。”
舊店鎮主管農業的副鎮長殷建波介紹,舊店蘋果名正言順地打著自己的品牌往外賣,而且價格一點兒不比煙臺蘋果低,這意味著每斤蘋果都補回了以前被經銷商壓掉的兩三毛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舊店鎮有1萬多戶果農4萬多畝蘋果,以每年1.5億斤的產量計算,每斤蘋果多收入兩毛錢,果農每年就能多收入3000萬元。
除注冊商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外,舊店鎮的辦法是政府搭臺、合作社唱戲。截至目前,舊店鎮已經連續五年舉辦蘋果展銷交易會,該鎮每年在品牌打造上的投入保持在20萬以上;對于合作社,除爭取各級扶持外,還積極推動各家合作社打造舊店蘋果這一共同品牌,該鎮目前果品專業合作社已經達到43家。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