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體系過去12天競相上調存款利率的積極舉措,并沒有阻止6月這個季末的
關鍵時點存款仍源源不斷流失的態勢。
6月20日,本報記者從國有大行獲得的數據顯示,6月前兩周,工、建、中、農四大
國有銀行各項存款較月初大幅下降4600億人民幣,存款繼續流失的態勢也加劇了月末季
末大規模沖刺的難度。
或許受存款流失的影響,四大行貸款增長依舊乏力。6月前兩周,四大行新增貸款
僅為250億元,存貸款月度波動呈現的“前低后沖”模式尚沒有根本的改觀。
6月7日,人民銀行 42個月來首次宣布降息,并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
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此舉被
視為利率市場化的重大舉措,此后短短12天內,中國銀行體系掀起了一波存款利率上浮
潮。
據本報記者了解,各家商業銀行已對此次降息和利率市場化沖擊作出相應評估。以
民生銀行為例,該行認為,此次降息實質為不對稱降息,對今年全年利潤增速的影響在
3%左右。同時,由于利率重新定價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此次降息對明年利潤增速影響
將更大。
存款“撐桿跳”難以為繼
央行提高存款利率上限之后,工、農、中、建、交五大行態度相對“保守”。6月8
日,存貸款利率下調首日,1年期存款統一執行3.5%的利率,約為降息后基準利率的1.
08倍;而股份制銀行則更為積極,短短12天內,1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由6月8日的3.25%上
調至3.5%,此后又上浮到頂至3.575%。
不過,存款利率的小幅上調尚未帶來明顯的拉升效應。借用一位股份制高層的話說
,“相比居民儲蓄存款,對公存款的黏度要更大一些;今年以來存款不振的情形受到了
金融脫媒趨勢的影響,尤其是大企業金融脫媒趨勢愈來愈明顯。”
這也恰是信貸增長乏力的一個原因。近兩周來,銀行間債市頻頻傳出利好消息。先
是超短融發行主體范圍大幅度擴充至一般中央aaa級企業及其aaa級核心子公司,后是中
票、短融的可發行額度被允許成倍增長。
“央企一般都是銀行的核心戰略客戶,現在一發債動輒200-300億,貸款的替代度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