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盟食品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顯示,我國輸歐4批茶葉產品被歐盟成員國通報。此次我國被通報的茶葉品種有茉莉花茶、鐵觀音、綠茶、烏龍茶,這四款茶葉中的啶蟲脒、滅多威、毒死蜱、噻嗪酮、噻蟲嗪等農藥超出歐盟成員國的法定限量標準,農殘成為輸歐茶葉的最大“絆腳石”。據了解,歐盟分別在2011年9月份與12月份兩次出臺法規,強化對我國輸歐茶葉的口岸抽檢力度。與此同時,近年來歐盟密集出臺茶葉農殘限量標準,使得輸歐茶葉市場準入資格日益嚴苛,農殘檢出率大大提升,截至目前,農殘新標準已增加至227項,導致輸歐茶葉屢屢碰壁,面臨嚴峻的市場沖擊。作為茶葉產銷大國,中國在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一直遙遙領先,但相應的出口國際市場的份額占有率卻始終徘徊在10%以下。寧波以茶葉產業集中發展區為載體,發揮區域優勢,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產茶貿易區和出口集散地。據檢驗檢疫部門統計,2011年寧波輸歐茶葉繼續保持量減價增的出口態勢,累計出口達518噸,價值203萬美元,出口平均價格為3917美元/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3%。檢驗檢疫專家提醒相關企業要創新現代農業生產加工組織形式,在茶葉的組織種植、基地建設、毛茶收購和工廠倉儲方式上與國際質量標準全面接軌。加快建設無公害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基地,對茶農的分散無序種植實現統一管理,規范指導茶葉的農藥使用,確保不含重金屬、放射性物質、微生物、農獸藥和飼料添加劑。 來源:東南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