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發布了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肯定了2020年的政府工作,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進行預判,提出了十四五規劃和2021年的主要目標,最后對2021年的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們的解讀如下:
第一,重提經濟增速目標,將2021年gdp增速目標定位在6%以上。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突發事件,當時的兩會推遲到2020年5月召開,并且沒有提出具體的經濟增速目標。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經濟運行恢復正常以后,重提經濟增速目標,是合理且恰當的。市場在去年年底對今年經濟增速的預期普遍在9%左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gdp增速的目標定位在6%以上,預留了較大的回旋余地,基本上實現的難度不大。報告指出,“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去年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復蘇,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標不是追求經濟增速的高增長,而是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以及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性問題。
第二,宏觀政策強調不急轉彎。報告指出,“今年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宏觀政策要繼續為市場主體紓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完善,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會議開始,政府多次表態宏觀政策不會急轉彎。一方面,是為了穩定市場預期,避免在經濟復蘇尚且較為脆弱的階段突然收緊流動性可能引發的風險;另一方面,去年特殊時期的政策在經濟步入正軌后有序退出是大概率事件,預計今年下半年政策將會明顯收緊,但收緊后若是引發信用風險上升,可能會適度調整政策力度。
第三,積極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具可持續性,擴大有效投資和支持鄉村振興將會是主要發力點。今年赤字率擬安排3.2%左右,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擬安排3.65萬億元,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財政政策更講究針對性,并未提出減稅降費的具體規模,更多的是強調政府要過緊日子、財政支出要偏向民生支出、財政資金要提高直達效率。今年的財政政策力度不及去年,但依然好于預期??紤]到國內消費的復蘇仍然較為疲軟,政府投資要承擔一定的穩增長重擔。
擴大有效投資和支持鄉村振興將會是主要發力點。擴大有效投資方面,主要包括“繼續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推進‘兩新一重’建設”,“政府投資更多向惠及面廣的民生項目傾斜,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提升縣城公共服務水平”。支持鄉村振興方面,主要包括“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支付”,“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基本與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央1號文件相一致。
第四,穩健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強調防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防風險方面,主要是穩杠桿和穩匯率。“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考慮到去年較為寬松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穩定房價是控制杠桿率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今年報告再次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主要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比如,延續已有的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引導資金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推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等。
第五,穩就業依然是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今年的就業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100萬人,比去年增加2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5%以內,比去年減少0.5個百分點。雖然今年的經濟形勢明顯好轉、就業目標高于去年,但今年的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高達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今年的穩就業工作思路主要是穩定現有崗位、積極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以及對有困難的失業人群進行針對性的幫扶。
第六,明確擴大消費的主要方向是擴大縣鄉消費、大宗消費和服務消費,鼓勵新業態的消費模式以及提升消費能力。報告提到,“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發展健康、文化、旅游、體育等服務消費”,“運用好‘互聯網+’,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消費能力主要增加居民收入、降低稅費、改善消費環境,以促進居民的消費意愿。
第七,報告還提到了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提升科創能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加強污染和生態建設、做好碳達峰和碳中和、促進教育公平、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加強民生保障等工作,與十四五規劃目標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