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南美干旱、歐洲極寒等全球極端氣候困擾,春節過后以小麥、玉米為代表的國內農產品期貨脫離多數工業品的疲態獨立上行,追隨國際農產品漲勢。受此影響,豆類三個品種節后紛紛放量并先后突破年初整理平臺,當然多家機構下調南美大豆產量預期的消息同樣提振豆類市場人氣。考慮到極端氣候對南美大豆產量前景的影響尚沒有消除,同時相關谷物特別是玉米種植效益對北半球大豆種植面積的潛在威脅,我們認為國內外豆類品種在突破年初整理平臺后還將繼續上行,短期回調正是布局中長線多單的絕佳時機,當然處于歷史區間下限的壓榨利潤亦給我們提供了不錯的反向提油套利機會。
南美產量頻遭調降
雖然一、二月份巴西、阿根廷大豆作物產區還是相繼出現了較好的陣雨天氣,但相比往年同期的雨量水平仍顯不足,對處于結莢、鼓粒期大豆的旱情緩解程度比較有限,特別是早期作物已經受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因此一月底、二月初多家機構紛紛下調了巴西和阿根廷2011/12年度大豆產量預估水平。先是油籽權威分析機構《油世界》將巴西2011/2012年度大豆產量預估下調200萬噸至7000萬噸,阿根廷下調200萬噸至4650萬噸。隨后阿根廷農業咨詢機構表示,因受到長期干旱影響,阿根廷新年度大豆產量料將減至4500萬噸,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亦將巴西大豆產量預估下調270萬噸至7190萬噸。全球四大糧商之首的美國adm公司雖然未給出具體數值,但對今年南美大豆產量前景的擔憂毋庸置疑,該公司高管稱預計今年南美大豆產量低于上年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此前一直比較樂觀的美國農業部(usda)也不得不效仿,在其2月9日的供需報告中將巴西2011/12年度大豆產量預估下調200萬噸至7200萬噸,阿根廷下調250萬噸至4800萬噸,而上一年度巴西產量為創紀錄的7550萬噸,阿根廷為4900萬噸。
全球氣候或依舊異常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